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用药 > 专题笔谈│雾化治疗室规范化管理要点!

专题笔谈│雾化治疗室规范化管理要点!

2017-04-16 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雾化吸入作为儿童哮喘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开展。雾化治疗室的规范化管理可以确保雾化治疗质量及雾化治疗安全。

  专题笔谈│雾化治疗室规范化管理要点!

  摘要

  雾化吸入作为儿童哮喘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开展。雾化治疗室的规范化管理可以确保雾化治疗质量及雾化治疗安全。雾化治疗环境、雾化器材使用管理、雾化药品管理、消毒隔离措施、雾化人员管理(包括人员资质与培训、患儿及家属依从性教育)、雾化过程管理、雾化制度、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信息化管理是雾化治疗室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哮喘;雾化吸入;治疗场所;规范化;管理内容

  ‘

  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目前我国儿童哮喘正处于患病率快速上升的阶段。201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计患病率达3.02%[1],雾化吸入治疗作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得到了广泛的推广[2]。雾化治疗室作为医疗机构提供的专门雾化吸入治疗场所,在雾化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亟待建立雾化治疗室的规范化管理,减少雾化吸入的安全隐患,保障雾化吸入质量与患者安全。

  近年来,我国很多医院均建立了专门的雾化治疗中心,包括较多的基层社区医疗机构,门诊雾化治疗室患儿治疗需求量亦较大,雾化吸入治疗人次多,特别是存在“冬多夏少”的季节性特点,导致高峰时段雾化治疗中心和(或)雾化治疗室人员拥挤,优化雾化治疗流程可有效管理雾化患儿。门诊雾化治疗患儿采用规范化管理之后,其白天、夜晚哮喘情况评分均低于非规范化管理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门诊次数均少于非规范化管理的患儿[3]。个别医疗机构已开展对雾化治疗室患儿雾化吸入的风险管理[4],采用信息化管理实现雾化中心流程改进、雾化信息网络化及人员安排合理化,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6],均取得较好的成效

  1雾化诊疗环境的规范化

  雾化室诊疗环境要求布局合理,通风,有相对安静、对流的诊室或通风的走廊,保证安全用电及用氧。雾化室面积在20m2以上,可同时进行10人以上雾化治疗;每个雾化区域有分割,预防交叉感染;雾化配药区域和雾化室区域分开。在实际应用中,雾化治疗室在雾化吸入时主要产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药物颗粒、空气尘埃及微生物粒子混合而成的气溶胶,气溶胶随着室内人员走动及空气流动漂浮,这种空气中的气溶胶浓度越积越高,容易造成致病微生物的呼吸道传播。儿童雾化吸入治疗人群普遍免疫力低下,部分对环境中的物质致敏,婴幼儿陪护陪诊人员较多,人流密集交叉,雾化中心和(或)雾化治疗室室内空气质量不达标,因此容易造成该区域内的医院感染等安全隐患[6],笔者认为,对气溶胶的呼吸道传播,定期通风和强制排风可能是更重要的预防交叉感染的手段。某些患有呼吸道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不适合在同一空间内进行集中雾化,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置单间雾化治疗室,采用独立通风排风系统,满足某些需要呼吸道隔离同时又需要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紧急使用。

  2雾化器材的规范化管理

  选择适宜的雾化装置及相应的诊断治疗设备。对雾化机或雾化装置定期保养、检修,做好维护保养记录,确保功能正常使用。患儿使用的呼吸辅助雾化器一人一器。雾化管道、雾化加药罐、面罩一人一用一消毒,且专人专用。雾化机表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或酒精擦拭消毒,雾化管道、雾化加药罐、面罩如为复用性的可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备用。

  3雾化药品的规范化管理

  雾化配药区域与治疗室应分室设置,配药护士认真核对医嘱与药品。雾化液应现配现用,避免存放,严格遵循药物的用法用量。抽吸的药液2h内使用完,启封抽吸的溶媒24h内用完,加药注射器一人一管一用;一支注射器不能用于抽吸多位患儿的药液,或剩余药液不能留置给下一位患儿使用,避免使药液受到污染及影响药物效果的发挥。

  4消毒隔离的规范化

  每日对雾化治疗室、配药室通风换气2次,每次30min,在患儿及陪护家属人流量大时,可持续开窗通风,或可开启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进行持续空气消毒,以降低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保持室内地面、桌面清洁,每日至少擦拭4遍,对室内物体表面清洁后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如有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应当去除可见污染物后再进行消毒。在室内适当位置放置速干手消毒剂,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进行手卫生,减少接触传播的疾病。医务人员进行配药、安装雾化器等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部卫生。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进行采样监测,指标出现异常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

  5人员管理的规范化

  5.1雾化室工作人员资质:配备呼吸专业医护人员,建立雾化治疗规范。部分医务人员对雾化吸入疗法的优势认识不足,即便了解到雾化吸入疗法的优势,但对于如何选择药物以及如何配伍药物都存在疑问,对如何选择合适的雾化设备也存在困扰[8]。因此,有必要建立对呼吸专业医生的培训和资质认定程序,如能建立区域内雾化治疗质控中心,实施规范化专科培训,则更有利于普及雾化治疗规范。经过培训的呼吸专业医生的诊室宜设置在雾化治疗室同一楼层,便于患儿雾化过程中出现紧急状况时可以及时到场救治。

  培训:针对小儿雾化吸入的常见风险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及家长对雾化吸入安全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雾化吸入疗效,提高安全度[4]。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雾化治疗质量管理培训,建立与本区域内或本医疗机构的雾化治疗规范配套的培训大纲、教材,根据雾化治疗相关规范、指南定期修订,每年拟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并评估培训效果。

  5.2患儿及家属的依从性教育现场配备各种吸入装置的样本,方便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使用。指导患儿及家长做好手卫生、呼吸卫生及咳嗽礼仪。向可以沟通交流的患儿讲解雾化吸入的方法要求,运用通俗易懂、轻松的语言和表情缓解患儿对雾化治疗的恐惧和抗拒,提高患儿及家属的配合度及依从性。

  制作健康教育资料,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供雾化吸入治疗宣教时应考虑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需求,并鼓励家人参与患儿临床治疗决策。健康教育内容可包括雾化治疗后的管理、指导家属对雾化装置的清洁、消毒与保管方法、指导雾化器、峰速仪使用方法,教会患儿及家长对病情进行监测,辨认哮喘发作的早期征象、发作表现及掌握适当的处理方法,合理安排复诊,增加家长的配合度。

  需要长期雾化吸入ICS治疗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患儿及其家长的教育,使之对长期雾化吸入治疗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提高依从性,从而提高疗效和安全性。指导家长具体操作,告知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等。

  6雾化过程管理

  雾化前:合理安排雾化时间,评估患儿当时状况是否适宜进行雾化治疗,指导患儿及家属做好雾化体位及呼吸道准备。

  雾化时:由护士负责正确实施雾化治疗,观察雾化治疗过程中患儿病情变化。雾化时严格控制好吸入流量,对于年龄小或重度哮喘的患儿雾气量不宜太大。对心肾功能不全者,注意控制雾化时间,以免过量吸入导致水钠潴留[7]。

  雾化后:吸入治疗后协助患儿清洁面部、眼睛,保持口腔清洁。同时指导、协助患儿拍背、排。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变化,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指导喷雾器的清洁、消毒与保管。在潮湿及寒冷天气时,患儿应避免在吸入治疗后立刻外出,以免受凉[8]。

  应急管理:雾化过程中须严密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情况,如发现频繁咳嗽、气促或恶心、呕吐症状时,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然后采用间断吸入的方法;如有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心率加快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迅速予侧卧、吸痰、吸氧。

  7制度管理

  建立雾化中心管理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包括《雾化中心管理组织职责》、《雾化中心工作制度》、《雾化中心医务人员岗位职责》、《雾化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雾化中心药品、物品、仪器管理度》、《接待病人进入雾化中心接受雾化治疗的流程》、《雾化治疗室教育培训制度》等相关制度,建立雾化标准化作业流程(SOP)。

  8质量与安全管理

  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使用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和手段,对雾化中心进行质量控制。有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的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程序,实施措施到位,有记录。制定雾化中心相关人员岗位职责、工作制度、雾化吸入评分标准和雾化中心质量评价标准等,并落实执行。

  9雾化室信息化管理

  9.1雾化信息共享建立基于相关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的雾化诊断治疗方案模板。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开展雾化药品信息化,通过拟定《雾化给药标准方案》,统一发布雾化治疗标准,并将医嘱模板嵌入到医院信息系统(HIS)中,规范雾化药物的信息管理可节约开具医嘱和执行医嘱时间[9]。

  9.2优化雾化等候及入座流程建立雾化室呼叫排队系统(语音或呼叫屏幕),优化雾化等候及入座流程,可以提高雾化席位的使用效率,节约家属患儿的等待时间,减少家属对雾化时间失控的焦虑感,提高服务满意度。

  9.3建立预约治疗机制为解决患儿雾化等候时间,提高雾化席位的周转率,可建立基于电话及网络平台的预约机制,统筹安排各时段雾化患儿的治疗,使效益效用最大化。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