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儿童心理 > “疫情”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及干预建议

“疫情”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及干预建议

2020-03-12 来源: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学龄前儿童的心理问题更多的表现为生理和心理行为的改变。如果居家期间不方便外出玩耍,和小朋友互动减少,家长也没有为儿童安排丰富的游戏活动等,儿童可能会出现烦躁、过度哭闹等行为表现。

儿童是应激事件的脆弱人群,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及时普及儿童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教会家长正确识别和处理,必要时专业介入,预防应激相关心理障碍的发生。

学龄前儿童

主要问题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问题更多的表现为生理和心理行为的改变。如果居家期间不方便外出玩耍,和小朋友互动减少,家长也没有为儿童安排丰富的游戏活动等,儿童可能会出现烦躁、过度哭闹等行为表现。同时,这个年龄期的儿童特别是对家人的情绪感受更敏感,如疫情中感觉到成人的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也会对自身情绪产生影响,而他们还不能很好的表达或控制情绪,容易出现情绪冲动或发脾气等行为,还可能出现睡眠问题、过分依恋父母和带养人等。因为身体活动减少、生活不规律,可能导致出现食欲差、进食不规律、饮食习惯不好等问题。

应对建议

学龄前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建议以游戏或读绘本的方式告知儿童发生的疫情,应该注意什么,为什么不能出去,为什么要戴口罩等等。父母的焦虑不安情绪可以直接传递给儿童。因此作为父母,保持情绪稳定非常重要。父母可以多陪伴子女,和子女一起制作玩具,进行亲子游戏;安排儿童参与家务劳动;在儿童出现不良情绪时正确回应。通过这些方法和儿童建立稳定良好的依恋关系。

2学龄期儿童

主要问题

此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有很多变化,情绪在低年级容易波动,随着认知和情绪调控能力的增强,情绪反应强度降低,冲动行为减少,并逐渐学会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感受,和其他人分享。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学龄期儿童脱离预期的学校生活,脱离同伴,“宅”家上课,可能会出现:开学时间的不确定引发焦虑情绪,出现反复询问疫情相关的信息,过分紧张、害怕,担忧因延期开学,造成学习上的延误;和同龄儿童的互动减少,会觉得无聊,或沉迷于电子产品,家长的限制性要求会引起抵触情绪,甚至亲子矛盾;因白天运动量减少,可能出现入睡困难,睡眠不安,生活不规律;网络授课由于个体注意力、自控能力差异,在线教育的效果差异较大。

应对建议

学龄期儿童面对电视和网络的疫情报道,家长需采用科普语言进行讲解,让他能理解,更好的适应宅在家里;尽可能的保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建立常规作息学习时间表,即使在家上网课,起床后就换掉睡衣,按平时上学时的要求着装,这有助于儿童保持生活、学习状态的稳定性;可以与子女协商后规定手表电话或社交媒体的有限使用,鼓励儿童与朋友和同学保持联系,同时合理的控制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尽量避免独自长时间玩游戏和看电视;对于有升学压力的儿童要加强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担心和困难,鼓励儿童通过克服困难得到成长。

家庭是儿童最温暖的避风港,应高度关注儿童的心理反应,做到早预防、早筛查、早识别、早诊断、早干预,以减少疫情带来的心理损害和后续的心理社会问题,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