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为了孩子的安全 必须告诉你的一件事

为了孩子的安全 必须告诉你的一件事

2019-03-01 来源:畅儿妈妈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较小的儿童需要使用后向式安全座椅,以免刹车和碰撞会伤害幼儿的脊椎,如果是1岁以下的婴幼儿,在停车的作息间要尽量抱抱它让它平躺,否则脊椎受力过多,会让宝宝产生不适,也会影响宝宝生长发育。

夏季出行一直是孩子们所向往的活动,他们终于摆脱了功课,能够肆无忌惮地玩耍嬉戏,也有机会一家人一起出去旅游了。

不过,我还是要提醒各位爸妈,无论你正打算明天带着孩子去兜风,或是计划着一趟美好旅行,出行固然美妙,但依旧“危机四伏”,有些问题,作为爸爸妈妈一定不能马虎!

/你所忽略的,可能是孩子的生命/

我指的并不是“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要到池塘里游泳”等等注意事项,这些常识我们理应教给孩子了,而我所要讲述的是爸妈们理应知道而却忽略的问题——“儿童出行乘车安全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18万以上的15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数十万的儿童致残。在所有死因当中,交通事故对5—14岁儿童的致死率已经排在各种死因中的第二位。”

这些数据是不是有些触目惊心?但可怕的并不是数据本身,而是背后爸爸妈妈对于安全意识的缺乏。

“据中国汽车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儿童乘车时,45%的家长采用自己看护或怀抱这一不正确的保护措施。另据专家披露的数据显示,84.5%的家长没有为孩子专门配备乘车安全装备;24.8%的家长对儿童乘车安全知识毫不了解。很多家长主观地认为,把孩子尤其是婴儿抱在怀里最安全。据某项调查显示,18位受访车主里,仅1位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儿童乘车安全备受威胁!”

我想,身为爸爸妈妈的我们,在孩子面临危险时,若能增加1%的存活率,你都会愿意付诸10000%的努力,那既然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你为什么还不重视出行的乘车安全呢?

我的朋友Sharon是两个可爱混血宝宝的妈妈,同时她也在母婴行业身兼高职。从国外回来的她发现,相比于欧美国家在儿童乘车安全意识上的高普及率,国内的乘车安全意识还太过缺乏。当Sharon提出#救在童行前#的话题,我和若熙妈妈、暖暖妈、卢璐都觉得很有意义,所以我们联合来发起此次活动,希望能借此机会,提醒各位爸爸妈妈:孩子比你想象的脆弱,他们的生命安全不容忽视。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我们在文末准备了安全礼物送给大家,希望你们仔细阅读文章、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把我们的声音传递给更多的人。

/孩子乘车安不安全,不是你说的算/

汽车是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但是什么样的汽车对儿童来说才是安全的呢?答案是“佩戴儿童安全座椅的汽车”。

许多爸爸妈妈不能理解儿童安全座椅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一个普通合格的安全座椅,能防止车子在车速达到50km/h的直面碰撞下,儿童免受冲力的伤害,相当于保护孩子从三楼跌落而不受伤。

一个合格的安全座椅,能提升孩子近90%的存活率,然而却依旧有许多爸爸妈妈无视安全座椅,被所谓的“常识”所蒙蔽。

“常识”误区一:系好安全带能保证儿童安全。

汽车上所配置的安全带都是成人安全带,对于儿童是不适用的,在中国汽车研究中心测试表明,成人安全带无法保证儿童头部安全,甚至在较大的冲击中会令儿童脱离座位,甚至安全带可能会因碰撞而勒住脖子,引发儿童窒息。儿童可以配置儿童安全带,但安全程度大大不如安全座椅。

“常识”误区二:安全气囊能让爸妈放心。

安全气囊所设置的位子与孩子是无法完全吻合的,当意外发生时,由于孩子个体太小,安全气囊做不到最及时的有效保护。

如果你有仔细阅读过“汽车的使用说明书”,你就会发现,12岁以下的儿童是不能使用副驾座的,即便是爸爸妈妈抱着,安全气囊也无法对孩子提供正常保护,脆弱的孩子甚至会被气囊弹伤或者引发窒息,所以安全气囊是可以保护成人,却不能成为孩子们危险时刻的救命稻草。

“常识”误区三:父母的怀里更柔软,更安全也更舒适。

爸爸妈妈怀抱的温暖固然是无法替代的,但这样的行为会将孩子置于危险而不顾,当汽车以40km/h的时速正面冲击的时候,人体会受到1000公斤的惯性力,即使是大人也难以承受冲击引发受伤,这种“你若抱好,就是晴天”的保护,又怎么能有说服力呢?

正确打开方式:应该为宝宝挑选合适的“儿童安全座椅”,并将它安装在后座,上车后系好安全带。

较小的儿童需要使用后向式安全座椅,以免刹车和碰撞会伤害幼儿的脊椎,如果是1岁以下的婴幼儿,在停车的作息间要尽量抱抱它让它平躺,否则脊椎受力过多,会让宝宝产生不适,也会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在调整安全座椅安全带的松紧程度时,要尽可能的系紧,但也要注意别让孩子被勒得太难受。

/孩子单独看车,仿佛守着定时炸弹/

夏季出行,炎热是在所难免的,在出行过程中,在车上的时间可能远比户外来得多,但怕的不是天气热,而是家长们一不小心的头脑发热……

有一回,欣欣妈让爸爸去市郊采购一些东西,欣欣兴高采烈地想跟爸爸一块儿去,爸爸当然同意了,当车子泊在市场门口,市场人来人往鱼目混杂,他索性让欣欣留在车里等她,免得待会两手提着袋子无法牵着她。

欣欣也没有安全意识,就让爸爸快去快回,而就短短的15分钟,当爸爸打开车门时,欣欣在车内喘着粗气,几乎昏厥,才知道原来是中暑了,连忙带到医院才抢救过来。

在美国,每10天就有一个儿童死于车内中暑和窒息,有些爸爸妈妈根本不清楚,在户外35度的情况下,只要10分钟,车内温度就能上升到40余度。

封闭的高温环境对成年人而言都很难忍受,而小孩子的体表面积相对体重更大,在高温的环境下更容易散失水分,他们体温调控能力也不如大人,对外界的高温更加敏感。如果不及时处理,留在车里的孩子就很容易发生脱水,中暑、休克,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我有个同事,说他的命是电线杆捡回来的。小时候,爸爸妈妈带着他一起旅行,在野餐的时候,爸爸妈妈去准备餐具食物,而他就在车上等着,孩子总是充满好奇心的,他就模仿着爸爸拉动手刹(当时的汽车大部分采用安全手刹)。

车子开始向后滑,“哐当”一声撞在了电线杆上,爸爸及时赶来,将他抱下车,但是爸爸并没有怪他,而是把吓坏了的他深深地抱在怀里,当时妈妈也被吓哭了,因为如果没有那根电线杆,后头就是一个冲向郊区公路的大滑坡……

不知道看完这两则故事,你是否已经意识到,将孩子一个人留在车里问题会有多大,你认为车内是安全的,但事实却是:当你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无异于将他与一颗定时炸弹捆绑在一起。

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请一定将孩子遗忘在车里,例如:你可以将自己的随身物品放在孩子旁边,下车就会记得要抱他同行。

如果担心孩子与自己走散或者迷路,也请告诉他找不到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向谁求助,千万别将孩子落在车里。

同时在上车的时候,也要注意车内气温,可以开空调开车门等待散热了一些,再坐到车里去,气味太浓的车座沙发皮,要懂得去味和保养,别让有害气味也成为夏天出行的一大杀手。

/你我携手,共建“夏季出行安全”/

看完了这篇文章,也许你会庆幸自己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也可能你会因为犯过错而心有余悸,但是你要知道,有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儿童乘车安全正威胁着他们的生活,我们也希望借着你们的力量,让他们听见我们的声音。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