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睡觉打鼾主要见于儿童期,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儿童打鼾的主要疾病,严重的打鼾可以引起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本文仅就这方面的问题和家长作一讨论。
一个典型的病历,丽丽今年7岁,两年来晚上睡觉都出现鼻塞、打呼噜现象,并且越来越重,近半年开始张口呼吸,睡眠辗转反侧,有时憋醒。他妈妈说,除了这些症状之外,老师说丽丽在学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去医经医生纤维鼻咽镜检查证实丽丽患有腺样体肥大。接着对她接受了腺样体切除手术治愈了,术后丽丽睡觉就没有再打呼噜,白天精神很好,学习成绩也上去了。
腺样体也称咽扁桃体或是增殖体,是鼻咽顶部和后壁的淋巴组织,腺样体有增强免疫和局部抗感染功能。儿童期随年龄长大而增生,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6岁时即达最大程度,以后开始逐渐萎缩,但有的孩子腺样体因周围组织反复炎症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从而引起鼻后空阻堵、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等。因呼吸不畅,会使儿童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导致生长发育障碍,孩子还有注意力不集中,夜惊、磨牙、尿床等症状。长期张口呼吸可导致面部畸形发育,长得十分丑陋,医学上称之为“腺样体面容”。
有的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减退和耳鸣。
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合并存在,也有的是属于生理性肥大的有家族遗传史。
诊断腺样体肥大需要耳鼻喉科医生检查确诊,可用鼻咽X现侧位片或纤维鼻咽镜检查,还可作鼻咽部CT及MRI检查,这有助于了解上气道的结构,显示狭窄和阻塞部位及程度。
轻的腺样体肥大要注意营养,预防感冒,提高小儿抵抗力,积极治疗鼻咽部的原发病。6岁后腺样体将逐渐萎缩,病情有可能逐渐缓解或症状消失。症状严重者应尽早手术切除腺样体,手术一般选择3岁以后即可进行,如一旦孩子出现“腺样体面容”,就很难再恢复了。但很多家长认为腺样体和扁桃腺是人体的免疫器官,担心一旦切除孩子容易生病,其实,这种认识并不全面,因为人体除了扁桃体外,还有其他多个免疫器官,完全可以取代它。
引起小儿打鼾除了腺样体肥大外,常见的原因还有:
1、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引起扁桃体肿大,从而咽喉部狭窄,入睡时发出鼾声。
2、鼻道狭窄:宝宝的咽腔较短,鼻道狭窄,分泌物或黏膜肿胀就易阻塞。
3、呼吸道炎症:上呼吸道发炎、慢性鼻窦炎会使鼻黏膜充血水肿,以及扁桃体增殖体增大,鼻咽部通气受阻,出现鼾声。
4、睡眠姿势不佳:譬如宝宝仰睡,舌头根部因重力关系向后垂,呼吸通道部分阻塞,气流进出鼻腔、口咽和喉咙时,附近黏膜或肌肉产生振动发出鼾声。
5、体胖的宝宝咽部的软肉构造较肥厚,睡觉时口咽部呼吸道易阻塞,出现鼾声,另外孩子睡眠时有重物或手臂压在孩子身上可打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