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用药 > 我再也不跟孩子讲道理了 快看看这篇文

我再也不跟孩子讲道理了 快看看这篇文

2019-02-22 来源:儿童心理课堂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我发现,逢年过节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会有那么一群大人,喜欢围着孩子们,给他们不停地讲道理。好像所有的爸妈都会跟孩子讲道理。可是我发现,很多的时候,讲道理几乎是没有用的。

我发现,逢年过节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会有那么一群大人,喜欢围着孩子们,给他们不停地讲道理。

好像所有的爸妈都会跟孩子讲道理。

我也是如此,以前还跟三岁的儿子定过一个规矩:

你讲道理,爸爸就讲道理,你如果胡闹,那么爸爸也就不讲道理了,会惩罚你。

可是我发现,很多的时候,讲道理几乎是没有用的。

因为对一个充满了生命活力,情感迅速发展的孩子来说,用理性的方式去讲道理,是最无趣的体验。

所以他们面对喋喋不休的父母,内心往往在想着如何逃离。

经常跟孩子讲道理的父母,最后会收获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一天会跟你说

“闭嘴,爸爸你话太多了”

“你们太吵了!”

“我不想再听了”

或者直接选择沉默。

卢梭在《爱弥儿》里反复提到,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值得我们思考

太多的道理,会吞噬孩子的童真和想象力。

很多孩子会因为调皮捣蛋被父母好好说教一番。

可是,我们可曾真的去蹲下来,探求孩子内心的秘密以及行为背后的原因呢?

“在被黑暗的理性吞噬前,童年的世界由听觉、嗅觉、视觉来建构和丈量。”

孩子的世界就是这样的,那些所谓的理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就是通过最直接的感官接触来完成。

当然也会有思考,对于男孩来说,大都是天马行空的冒险故事,或者还能去异想天开的恐龙王国呢。

而对于女孩来说,他们喜欢做小公主,喜欢美丽的城堡,喜欢美食和洋娃娃。

所以,在美好的童年里,不要跟一个充满冒险冲动,说要去找恐龙的男孩说“恐龙都死光了,你不要做梦了。”

更不要跟一个女孩说“你不可能是公主,因为你爸爸不是国王。”

也不要在孩子画了一个蓝色太阳的时候,急着去告诉孩子“太阳是红色的”。

你应该先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能画一个蓝色的太阳呢?

很多理性的道理真的如同黑暗,吞噬孩子的童真。

跟听一番大道理来比,

孩子更喜欢自己去经验。

是什么让我们小心菜刀?

我想很多人的左手大拇指上都会有一个疤痕。

因为我自己就有好几个,那都是小时候用刀切菜的时候弄的。但就是这些伤疤,让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自己习得的经验才是实在而受用的。别人说的再多,你也许都会觉得是多余的。

孩子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决定着他的成长,而不是你讲的那些道理!

记得有一次孩子的姑姑来家里,我们晚上说外出吃烧烤。

吃货儿子蹦得好高。这个时候妈妈跟他说烧烤有很多垃圾食品,不能多吃,吃多了会肚子疼。

我看他是没听一个字进去的,满脑子是烧烤的美味。然后上桌了,果然是火腿肠、鱿鱼、鸡翅,样样要来点。

我也是让他开怀吃。他妈妈责怪我不管束他。我说让他吃吧,吃了就知道了。

然后第二天他捂着肚子跟我说:

“爸爸,我肚子好疼!”

“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好好想一下”

“我也不知道!”

“你昨天是不是吃了什么东西坏了肚子?”

“噢……”

“是不是吃了太多的烧烤,小精灵们集体罢工了?”

这个时候他自己表情严肃地点点头。

因为教训而记住“垃圾食品“这个东西。

之后路过那些烧烤摊。我开玩笑说要不要再去吃一顿呢?他摇摇头说不去,因为“吃多了肚子疼”。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讲道理的过程,不是说通过讲道理就能让孩子明白道理。

我们跟孩子讲道理时,常常是单方面的输送信息,但是孩子的世界跟我们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考虑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问题不一样。

所以有多少父母感叹:

我这孩子没救了,不讲道理。

就有多少孩子心里痛苦:

我该怎么办?我爸妈根本不懂我,就知道说教。

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自我中心论”中给了一个答案——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

他们的世界很简单,一切与自己有关,那些属于他的小玩意,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都与他有关。

也正是这种思维的不同,跟孩子讲的那些道理,基本是不通的。

皮亚杰认为

“儿童是这样完全没有经验,以致他对他自己的没有经验也不能完全知道,而且即使当他以一种为别人不理解的方式自言自语时,他也认为他和整个社会集体已经会合在一起了。”

孩子这样的逻辑很迷人,也很让人心疼。而父母能够做的,就是看到孩子们渴望被爱、被关注的需要,并且明确告诉孩子:

我爱你。

你是可爱的。

你值得被疼爱。

特别是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急急忙忙地去下结论数落他,更不要劈头盖脑的责骂之后贴标签,也不要给孩子灌输一大堆的道理。

只有当孩子确定了自己是被爱着的,确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他们才能够有心理能量去迈向更大的世界,面对一切挫折和挑战。

才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明白那些真正的道理。

多花点心思,巧妙地跟孩子讲“道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面对孩子那些不好的行为,难道就这样放纵不管,任其发展?

肯定不行,溺爱和放任只会害了孩子。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就需要一些小技巧来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这些方法远比讲道理有用。

跟大家分享一点:绘本是个好帮手。

卢梭说

“你既然不能防止一个孩子在外边学别人的样子,那就必须集中精力把那些样子按适合于孩子的形象印在他的心中”

我觉得绘本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因为绘本构造的人物形象,就是适合孩子的形象的,非常容易印在孩子的心中。

比如孩子不刷牙,不按时睡觉,老是做危险动作,或者打扰别人……这些行为的确需要纠正,可如果讲道理没效果,那家长就可以借助绘本。

可以用绘本故事来让孩子看到犯错后会产生的可怕性。比如不刷牙,让他们去看看《没牙的老虎》、《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比如喜欢发脾气,那就去看看《生气的亚瑟》是如何将宇宙给弄爆炸的,看看《再见,坏脾气》。

比如孩子喜欢吃零食或者只吃肉食,不吃蔬菜。可以看看《好饿的毛毛虫》,看那个星期六为什么毛毛虫会肚子疼。

也可以看看《肚子里有个火车站》,让孩子知道肚子里的小精灵不喜欢你挑食,更不喜欢你狼吞虎咽乱吃东西。

通过角色扮演,一问一答,用绘本讲故事,让孩子跟着故事的主人公去亲身体验,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让他明白该怎么做。

所以,尽快让孩子爱上阅读,对学龄前孩子养成好习惯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说既让孩子增加了一个好伙伴——绘本,也让父母多一个好帮手。

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培养好的习惯,增强学习功底,开拓视野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大孩子来说,帮助他们的思想不断深化的方法之一就是阅读,另一个是实践。

在整个童年,我觉得阅读和实践,是孩子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所以,请图书来帮我们讲清那些道理,或者鼓励孩子自己去实践,远比做一个唠叨的父母强。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