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疾病治疗 > 新生儿面目、全身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皮

新生儿面目、全身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皮

2018-07-19 来源:新生儿面目、全身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皮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候分析: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使面目、全身皮肤发黄;热为阳邪,故黄疸色泽鲜明;热扰心神,故精神疲倦、烦躁不安;其他兼症及舌象皆为湿热熏蒸之征。
辨证论治】
 
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能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以利湿退黄为大法,根据黄疸的特点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象,辨证而分别采取清热利湿、温中化湿和化瘀消积等不同的治疗方法。由于新生儿脾胃薄弱,故治疗中要顾护后天脾胃之气,不可过用苦寒之品。
 
1湿热熏蒸
 
主要证候:新生儿面目、全身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皮,同时伴精神疲倦,哭声响亮,不想吮乳,或便秘溲黄,舌红苔黄;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唇干口渴,呕吐,甚至发昏、抽搐等。
 
证候分析: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使面目、全身皮肤发黄;热为阳邪,故黄疸色泽鲜明;热扰心神,故精神疲倦、烦躁不安;其他兼症及舌象皆为湿热熏蒸之征。
 
治疗方法: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
 
方药:茵陈蒿汤(《伤寒论》)。
 
组成:茵陈、栀子、大黄。
 
此方中,茵陈是治疗黄疸的首选药物,有清热化湿、利胆退黄的功效,兼能透表畅气;栀子可清热燥湿,并利三焦;大黄泻下解毒、活血行瘀。诸药合用使湿热消退,黄疸自去。
 
临证加减:有呕吐症状者,加半夏、竹茹,以和中降逆止呕;热重,烦躁不安者,可合用犀角散,以增清热凉血之效;发昏、抽搐、舌绛者,治宜清热解毒、清营凉血、开窍熄风之法,方选清营汤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2寒湿阻滞
 
主要证候:新生儿面目、全身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气短,四肢发凉,纳呆易吐,大便溏色灰白,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
 
证候分析:寒为阴邪,湿性黏滞,寒湿内阻肝胆,疏泄失常,导致面目、全身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寒湿中阻,脾阳不振,而见精神萎靡、气短、四肢发凉、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腻为寒湿之象。
 
治疗方法:以温中化湿为主。
 
方药:茵陈理中汤(《张氏医通》)。
 
组成:茵陈、干姜、白术、党参、茯苓、甘草。
 
此方中,茵陈有化湿利胆退黄的作用,干姜可以温中祛寒,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能健脾益气。
 
3瘀积发黄
 
主要证候:新生儿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晦暗无华,伴肚腹胀满,右胁下痞块质硬,神倦,纳差,食后易吐,尿短赤、便灰白,或见瘀斑、鼻出血,唇色暗红,舌上有瘀点、苔黄。
 
证候分析:气滞血瘀,肝胆疏泄不畅,故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晦暗无华;肝为藏血之脏,瘀血不行积聚于此,而形成右胁下痞块质硬;血瘀内阻,血不循经,故见瘀斑、鼻出血;其他兼症及舌象都是血瘀气滞之征。
 
治疗方法:以活血化瘀、行气消积为主。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柴胡、桔梗、枳壳、甘草、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
 
此方中,柴胡、桔梗、枳壳、甘草有调理气机、疏通肝胆的功效,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具活血祛瘀、疏通脉络之功。各药配伍,使气行血活、肝气舒畅,胆汁循经而行,黄疸自消。
 
若便秘溲黄、舌苔黄者,可在上方中添加茵陈、栀子、大黄,以利湿通腑。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