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性肺梗死或感染性动脉瘤
摘要:血培养阳性:分别2次血培养有相同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的微生物(如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
诊断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2004年试行草案,中华医学会
儿科学会心血管学组)如下。
(一)临床指标
1.主要指标
(1)血培养阳性:分别2次血培养有相同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的微生物(如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
(2)心内膜受累证据: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内膜受累证据。有以下超声心动图征象之一“(1)附着于瓣膜或瓣膜装置或心脏、大血管内膜或置植人人工材料上的赘生物。(2)心内脓肿。(3)瓣膜穿孔、人工瓣膜或缺损补片有新的分裂。
(3)血管征象:重要动脉栓塞,脓毒性肺梗死或感染性动脉瘤。
2.次要指标
(1)易感染条件:基础心脏疾病、心脏手术、心导管术或中心静脉内插管。
(2)较长时间的发热(!38,伴贫血。
(3)原有心脏杂音加重,出现新的反流杂音或
心功能不全。
(4)血管征象:淤斑,脾大,颅内出血,
结膜出血,镜下血尿,或Janeway斑。
(5)免疫学征象:肾小球肾炎、Osier结、Roth斑或
类风湿因子阳性。
(6)微生物学证据:血培养阳性,但未符合主要指标中的要求。
(二)病理学指标
赘生物(包括已形成的栓塞)或心内脓肿经培养或镜检发现微生物。
(2)存在赘生物或心内脓肿,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伴活动性心内膜炎。
(三)诊断依据
(1)具备以下(1))5)项任何之一者可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1)临床主要指标2项。(2)临床主要指标1项和次要指标3项。(3)心内膜受累证据和次要指标2项。(4)临床次要指标5项。(5)病理学指标1项。
(2)有以下情况时可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有明确的其他诊断解释临床表现;经抗生素治疗!4天临床表现消除;抗生素治疗!4天、手术或尸
体检查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证据。
(3)临床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但不具备确诊依据时仍应进行治疗,根据临床观察及进一步的检查结果确诊或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