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疾病治疗 > 小儿肺炎预后,影响本病预后的因素

小儿肺炎预后,影响本病预后的因素

摘要:易发生中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和中毒性脑病。热程1—3周不等。肺部体征出现较晚。重者出现肺实变体征。少数患者并发渗出性胸膜炎。
小儿肺炎预后,影响本病预后的因素
 
影响本病预后的因素有:(1)治疗是否及时恰当。(2)病原体。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所致肺炎较严重;肺炎球菌肺炎预后较好。腺病毒肺炎较合胞病毒肺炎预后差;支原体肺炎预后大多数良好。(3)机体免疫力情况。新生儿、小婴儿、重度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情较严重,预后差。(4)并存疾病。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麻疹、百日咳患者患肺炎时常迁延较久。

其他几种肺炎简介
 
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以2岁内尤其是6个月以内婴儿多见。临床上有两种类型,即毛细支气管炎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前者表现为在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2—3天干咳和阵发性喘憋,轻度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可不发热,查体可见呼吸困难,明显的呼气性喘鸣及吸气三凹征,多数有发绀,双肺叩诊鼓音,可闻及广泛性喘鸣音,正常呼吸音减弱。喘憋缓解时可闻及细湿罗音。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X线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肺纹理增重及支气管周围炎,少数病例可见小点片状阴影。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除有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外,病情严重,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呼吸困难明显,肺部体征出现较早。X线改变主要有间质性肺炎、肺泡病变及肺气肿。根据其流行及临床特点,常诊断为流行性喘憋性肺炎。
 
2.腺病毒肺炎
 
冬春多见,可有局部地区流行。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起病急骤、稽留高热,伴咳嗽、嗜睡、萎靡、面色苍白或发灰。咳嗽较剧烈,3—5天后出现喘憋、呼吸困难、发绀等,易发生中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和中毒性脑病。热程1—3周不等。肺部体征出现较晚。重者出现肺实变体征。少数患者并发渗出性胸膜炎。
 
3.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简称金葡菌肺炎)
 
多发展快。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本病可原发,亦可继发于败血症或病毒性肺炎之后。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快。多数有不规则高热、弛张热。中毒症状重,精神委靡、面色苍白,严重者发生中毒性休克,部分患儿出现猩红热或麻疹样皮疹。咳嗽频繁,呼吸困难明显,常伴有消化道症状。肺部体征出现较早,可闻及中细湿罗音。易并发脓胸及脓气胸。白细胞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并有核左移,胞浆中有中毒颗粒。少数病例白细胞升高不明显,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胸部X线表现不一,可出现小片状影,小脓肿或肺大泡。
 
4.支原体肺炎
 
由肺支原体引起,可有小流行,多发生在年长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数亚急性起病,一般发热38—39,热型不定,热程1—2周。有明显咳嗽,初起干咳,继之有,可持续1—4周,可伴有头痛、胸痛、食欲减退,少数患儿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其他如心肌炎、渗出性心包炎、胸腔积液、脑炎及多发性神经根炎等亦可见。肺部体征不明显,少数可听到干、湿罗音。X线检查多表现为单侧病变,大多数在肺下野,呈不规则云雾状阴影,从肺门延至肺野,有时呈大片状阴影。肺炎病灶可呈游走性。白细胞正常或稍增高。大部分患儿血沉增快,半数以上患儿冷凝集试验阳性。
 
5.衣原体肺炎
 
由沙眼衣原体引起。多由受感染的母亲于分娩时传染。约20%受感染的小婴儿发生肺炎。发病年龄多在生后1—3个月。约50%于新生儿期、生后1—2周有患结膜炎病史。起病隐匿,多有上感症状,如流涕、鼻塞及阵发性咳嗽,全身症状轻,一般不发热,可有气促,肺部听诊有干湿性罗音及喘鸣音。病程迁延数周至1—2个月。X线胸片可见双侧肺气肿,弥漫性对称性间质性病变和散在的斑片状浸润阴影,少数患儿可见胸膜反应。
 
6.真菌性肺炎
 
引起真菌感染的病原菌有多种,但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致病力最强。白色念珠菌可寄生在正常人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等处。健康小儿带菌率可达5%—30%,对健康儿童不易引发肺炎。多继发于长期腹泻、营养不良或慢性病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免疫功能低下更易诱发。
 
临床特点为起病缓慢。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发绀为常见症状。肺部体征多样化,叩诊有浊音,可闻湿罗音。病程迁延,抗生素治疗无效,少数转变为慢性。
 
X线检查可表现为点状阴影、大片实变、粟粒状阴影等不同类型。痰真菌培养阳性或痰涂片发现真菌孢子或菌丝有助于诊断。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