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预防 > 饮食保健 > 鲤鱼是"发物"吗?什么人不能吃?

鲤鱼是"发物"吗?什么人不能吃?

2018-03-09 来源:崔咏望医生工作室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因为各自饮食习惯和天敌的问题,在某些国家鲤鱼并不受待见,比如某些品种的鲤鱼就被美国农业部列为侵入性物种(以上关于鲤鱼的科普源于维基百科),看来国外的大闸蟹、生蚝、小龙虾们又多了一个同病相怜的小伙伴。
鲤鱼是"发物"吗?什么人不能吃?
 
民间有一种常见的说法,认为鱼虾荤腥类都是"发物",不能多吃,吃了以后可能身上长皮疹或者瘙痒不止,其中尤以鲤鱼为"发物"中的"发物"。远的不说,作为南方人的崔医生,身边的老百姓基本闻鲤色变,视为蛇蝎都不为过。而事实上鲤鱼是因为什么原因成为大家眼里的"发物",今天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解释一下。
 
鲤鱼(Carp)是从属于鲤科(Cyprinidae)的多种油性淡水鱼类的总称,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鲤鱼耐寒、耐碱、耐缺氧、适应性强又产量高,所以很快被引进到不同的国家水域。
 
因为各自饮食习惯和天敌的问题,在某些国家鲤鱼并不受待见,比如某些品种的鲤鱼就被美国农业部列为侵入性物种(以上关于鲤鱼的科普源于维基百科),看来国外的大闸蟹、生蚝、小龙虾们又多了一个同病相怜的小伙伴。
 
讲了那么久的鲤鱼,其实要突出的一个关键字是"鱼"。鱼类是人类餐桌上的老朋友了,鱼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所以大部分人把它当成健康佳肴,但是总有少部分人吃了不舒服,比如长皮疹、皮肤瘙痒、嘴角红肿、湿疹加重甚至上吐下泻、呼吸困难,在民间这种让皮肤疾病旧病复发或加重的食物称为"发物"。
 
而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来这些症状很可能是因为--过敏。
 
鱼类过敏的真凶
 
鱼类过敏一般是通过IgE(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食物过敏。鱼类过敏在成年期比儿童期更常见,进食鱼类越多的地区过敏者相对越多,比如亚洲的发病率就比欧美国家高。而鱼类过敏和牛奶过敏不同,往往是终身过敏,与此相似的还有花生。95%的鱼类过敏者主要是对鱼类里面的小清蛋白(parvalbumin)过敏,它还有一个比较洋气的拉丁名字--Gadc1。小清蛋白主要存在于鱼肉里,不同的鱼类小清蛋白含量差异很大,这个差异范围从数倍到百倍不等。
 
鱼类过敏的症状
 
过敏症状的严重程度根据摄入量和个人敏感体质而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如下:
 
口腔/咽喉/鼻子/眼睛瘙痒
 
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皮肤瘙痒/潮红
 
湿疹加重
 
突发咳嗽/喘息/呼吸困难
 
突发喷嚏/大量清涕
 
过敏性休克发作(可致命)
 
PS:进食某些冷藏不当导致变质的鱼类(比如金枪鱼、鲭鱼、鲥鱼、鲱鱼等)后同样容易出现和食物过敏非常相似的症状,称为组胺中毒(histaminetoxicity),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食物不耐受,因为摄入鱼肉里过高组胺造成。区别点在于:
 
群体发病
 
可疑鱼类的组胺水平
 
病人尿液组胺水平
 
图为食用金枪鱼后引起组胺中毒的皮疹,图片由AmandaOakley,MBChB,FRACP提供。
 
所以各位妈妈不要杯弓蛇影地把进食某些食物后引起的所有不适都归咎于过敏,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哦。
 
为啥鲤鱼特别"发"
 
鱼类有上万种,为何独独鲤鱼成为众所周知的"发物"?可能以下的研究会提供一些科学的解释。
 
既往研究认为由于所有鱼类中的小清蛋白相似,对一种鱼过敏可能对其他鱼类同样过敏,所以鱼类过敏病人被建议逃避所有具鳍的鱼类。
 
而在2010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大多鱼类之间的小清蛋白量其实差异很大,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鱼类过敏者对不同鱼类的过敏症状会轻重不一。
 
这项研究评估了包括鲑鱼,鳟鱼,鳕鱼,鲤鱼,鲭鱼,鲱鱼等多种鱼类所含小清蛋白量,每克鱼肉里小清蛋白含量分别为金枪鱼<0.05mg,鲭鱼0.3-0.7mg,鲑鱼/鳟鱼/鳕鱼1-2.5mg,鲤鱼/鲱鱼含量最高>2.5mg,由此可见,金枪鱼和鲤鱼的小清蛋白含量差异达到上百倍。
 
所以同样是鱼类,过敏病人食用某些鱼类无不适症状,而食用高小清蛋白含量的鱼类则容易出现过敏症状。具体到鲤鱼,因为它是高小清蛋白鱼类,所以进食后容易出现过敏症状就不出奇了。
 
古代医学对食物过敏还不了解,所以对病人进食鲤鱼后出现皮疹、瘙痒、湿疹复发等症状归咎于鲤鱼是"发物"也就可以理解了。研究还发现煮熟鱼类样品中的小清蛋白含量可以下降20-60%。也就是说,烹煮后某些鱼类的致敏性可能会下降,但另一个侧面也意味着小清蛋白具有热稳定性的,也就是说把鱼煮成鱼肉泥,甚至煎炒焖炸后可能还是会过敏。
 
正因为这个特性,所以欧盟要求所有含有鱼类的食物制成品(包括鱼油或某些动物油)均需贴有相应的警示标签。
 
在挪威,一项研究评估了不同加工方式对鱼类蛋白质过敏性的影响。他们分别研究了烟熏、腌制、罐头鱼的区别。研究发现烟熏鱼增加了IgE(免疫球蛋白E)的结合活性,而腌制鱼则少得多。事实证明,加工方式对比鱼种类对产生过敏更重要:大多数对鲜鲑鱼过敏的病人吃罐头鲑鱼却没问题。而某些人可能会在煮鱼汤时吸入空气中的鱼类过敏原而导致过敏发作,最最悲催的是和吃鱼不擦嘴的爱人接吻,也有可能引起过敏。。。
 
说完伤心事,说些美好的未来:2013年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UFZ),莱比锡大学、卑尔根侯基兰大学医院联合进行的研究发现食用不同鱼类会产生不同过敏反应,未来更精确的检测可能会使鱼类过敏病人不再需要因为对一种鱼过敏而放弃整个鱼类王国,这实在是吃货界的佳音。
 
关于鱼类的交叉过敏
 
某些家长对于鱼过敏宝宝能不能吃虾产生了极大恐惧,认为鱼虾一家亲,为了保险起见还是统统不吃。虾致敏的蛋白质是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同样也是热稳定性很高的过敏原、
 
除了存在在虾,也存在在软体动物(比如海产的鲍、东风螺、蚶、扇贝、蛤蜊、蛏、乌贼、章鱼,淡水产的田螺、螺蛳、蚌、蚬,陆地栖息的蜗牛等等)里,还有一些不能吃的动物比如螨虫、蟑螂。因为鱼虾的致敏蛋白并不相同,所以鱼虾的交叉过敏并不明显,相反,鱼类和青蛙有相同的致敏蛋白质,所以鱼类过敏的宝宝吃青蛙还是要小心一点。
 
什么人不能吃鲤鱼
 
聪明的家长看到这里应该明白,若孩子或家人进食某种鱼类或青蛙过敏,那进食鲤鱼就要非常小心了,而对鱼类不过敏的宝宝们就没必要因为某些民间传说而过于惧怕鲤鱼这种生物。最后作为吃货的崔医生对鲤鱼的评价是:比较腥,不好吃。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