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其它疾病 > 儿童腹泻,跟专家这样做

儿童腹泻,跟专家这样做

2017-12-13 来源:儿童医学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婴幼儿的消化功能及自身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相对多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如喂养不当、人工喂养、辅食添加不当等因素
  小儿腹泻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腹泻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其次是营养不良和合并其它严重感染。如及时采取措施防治脱水,可使腹泻死亡率明显下降。
 
  病因和影响因素
 
  小儿腹泻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其发病原因不同,由各种病原菌引起的腹泻为感染性腹泻,由饮食不当或其他影响因素引起的为非感染性腹泻。
 
  (一)病原菌
 
  引起腹泻的病原菌有:细菌(如大肠杆菌、空肠弯曲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沙门菌等)、病毒(如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霉菌(如白色念珠菌)、原虫类(如梨形鞭毛虫、溶组织阿米巴等)。肠道外感染(如急性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急性传染病等)时,常伴有腹泻。
 
  (二)影响因素
 
  婴幼儿的消化功能及自身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相对多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如喂养不当、人工喂养、辅食添加不当等因素,均可造成婴幼儿消化功能或肠功能紊乱,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和繁殖,而造成或加重腹泻。
 
  另外,气候突然变化,过冷或过热均可引起腹泻,如腹部受凉可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由于口渴而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可诱发腹泻。
 
  诊断要点
 
  腹泻是指有大便次数和性状的改变,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性状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即可诊断为腹泻。
 
  每日有4次或4次以上的稀水便,为急性水样便腹泻;如为脓血便则为菌痢;如腹泻在2周至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超过2个月为慢性腹泻,病程在1周以内为急性腹泻。
 
  在腹泻时,从胃肠道丢失大量的水分而发生脱水,早期发现脱水及时纠正,可避免造成不良后果。WHO和UNICEF推荐的腹泻病的病例管理,将脱水分为无脱水、有脱水和严重脱水(表1),便于识别和治疗脱水。
 
  表1小儿腹泻脱水程度判断及处理
 
  处理
 
  在治疗腹泻的同时应预防脱水。早期发现脱水后,应采取措施纠正脱水。根据小儿腹泻和脱水的程度,结合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进行分级管理。腹泻时的处理原则见表1。
 
  (一)腹泻无脱水
 
  仅有腹泻,尚未出现脱水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中治疗,应掌握以下3条治疗原则:
 
  1﹒预防脱水
 
  腹泻开始立即给小儿足够的液体,以防止脱水。补充的液体有:WHO和UNICEF推荐的口服补盐液(ORS:氯化钠3.5g/L、枸橼酸钠2.9g/L、氯化钾1.5g/L、无水葡萄糖20g/L)、米汤、米粥、糖盐水、白开水等,在每次排稀便后即应服用。ORS液的服用方法(表2)。

  表2ORS服用方法
 
  2﹒预防营养不良
 
  在腹泻期间和腹泻后均应给小儿继续喂食,以预防营养不良。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小儿,在腹泻开始的头2天可喂2∶1的稀释奶;对已添加辅食的小儿,应鼓励进食,但食物应新鲜且容易消化。腹泻时决不可禁食,以免发生营养不良。
 
  3﹒密切观察病情
 
  指导家长如何观察病情变化,如大便次数增加、频繁呕吐、出现明显的口渴、不能进食、发热或脓血便等,应及时复诊,重新制定治疗方案或转院。指导家庭护理,每次大便后洗臀部,勤换尿布,记录大小便的次数。
 
  (二)腹泻伴有脱水
 
  治疗原则为口服补液疗法(ORT)和家庭护理。首先给予口服补盐液4h的量,轻度脱水50~60ml/kg;重度脱水80~100ml/kg,也可按年龄计算(表3)。
 
  表3腹泻有脱水开始4小时ORS用量
 
  口服ORS后4h再对患儿的脱水状况进行评估,如已无脱水表现,则按“腹泻无脱水”处理;如仍有脱水,但未加重,则继续用此方案治疗;如脱水加重,出现严重脱水表现,则应立即转院治疗。对腹泻有脱水的患儿还应进行家庭护理的指导,如继续喂食、补充水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诊。
 
  (三)腹泻伴有严重脱水
 
  应及时转送至有条件的医疗单位,给以静脉补液。在转院前或转院途中,指导母亲给小儿喂ORS液。
 
  (四)有脓血便的患儿
 
  按细菌性痢疾治疗,可选用复方新诺明、呋喃唑酮、黄连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药物治疗。
 
  预防
 
  1﹒注意合理喂养
 
  4~6个月内的婴幼儿宜完全母乳喂养;4~6个月后及时、合理的添加辅食。
 
  2﹒注意饮食卫生
 
  哺喂婴儿前应洗手,奶具煮沸消毒,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和腐烂的食物,生吃瓜果蔬菜应洗净去皮。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避免水源污染,加强饮水消毒和粪便管理,不随地大小便,消灭苍蝇、蟑螂等,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共居。
 
  4﹒增强体质
 
  注意营养、加强体格锻炼。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及时矫治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