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其它疾病 > 儿童口吃——“莫把现象当病理”

儿童口吃——“莫把现象当病理”

2017-09-10 来源:行诺儿科强医生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儿童时期是语言发育最关键阶段,由于语言行为与神经中枢有关,而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结构,当家长发现孩子突然说话不流利,出现“口吃”,就觉得好像是神经发育或者脑子出了问题,非常担心,也把这种心理压力传导给孩子。
  一位远亲,是商道之人,为人豪爽大方,属于江湖中八面玲珑,能说会道一类。
 
  前些日子带儿子来,说小家伙怎么长着长着,最近说话不流利了,出现口吃。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口若悬河”的本事不仅没有遗传给孩子,反而说话结巴了呢。
 
  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往往父母亲特别会说又特能说的,孩子看着聪明伶俐,脑子灵光,却容易出现“口吃”。
 
  儿童时期是语言发育最关键阶段,由于语言行为与神经中枢有关,而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结构,当家长发现孩子突然说话不流利,出现“口吃”,就觉得好像是神经发育或者脑子出了问题,非常担心,也把这种心理压力传导给孩子。
 
  儿童口吃,多出现在6岁以前,而0-6岁是儿童神经发育、思维迅速发展的敏感期,孩子会出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扩张不能满足思维速度,就是说孩子说话和脑子思维不能同步合作,说话时找不到合适的用语,而使得说话不流畅,断断续续,医学上把这种情况称之为“阶段性口吃”,这也是最常见最多见的。
 
  还有一种“病理性口吃”,这些孩子通常有原发病比如唐氏综合症,自闭症,语言行为发育迟缓症,诊治这些原发病时,就会发现“口吃”是这些病情的伴随症状。
 
  如果孩子除了口吃还伴随有其他行为、心理发育异常的症状,就应该到专业医院找专业医生咨询。
 
  当下社会,人们普遍追求“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很容易忽视儿童是一个逐步发育成熟的个体,把某一个阶段的现象扭曲成一种病态,一种病理。满世界“寻医问药”,反而给孩子很多心理压力。
 
  纠正这种儿童口吃,首先是教导家长。家庭是孩子语言发育第一场所,在一个“虎爸狼妈式”的家庭,孩子在反复“审问”和“逼问”中,孩子就会不由得陷入“越想说越说不清,越说越结巴”的怪圈中。此刻家长不能急躁,要尊重孩子的话语权,把一切说好说坏的权利都交给孩子,不要“矫枉过正”,更不能嘲弄模仿。
 
  日本有一个很著名的育儿专家——内藤寿七郎,他倡导用唱歌来纠正,让孩子唱熟悉的儿歌,一般情况,孩子在唱歌时候,不会发生口吃,当孩子发现自己能流利地唱歌,就会增加说话自信性,并愿意去多次练习。
 
  亲戚家孩子5岁了,我的建议是唱儿歌同时背诵古诗歌。这些古诗歌流传广泛,乳妇皆知,读起来韵味十足朗朗上口,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不由自主的反复诵读,潜移默化中纠正了发音断断续续,克服了说话时心理障碍,改正了说话结巴。
 
  几个月以后,亲戚家孩子说话明显好转,也学会了一些古诗歌,家长很满意。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