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小儿肺炎 > 幼龄宝宝肺炎的症状?宝宝肺炎治疗?

幼龄宝宝肺炎的症状?宝宝肺炎治疗?

2017-08-08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小婴儿病情变化快,有时需每天就诊观察病情变化,可能前一天还是气管炎第二天就是肺炎了,甚至当天也会发生变化。
  新生儿:小新生儿的肺炎常常没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其肺炎主要表现为精神弱,吃奶少,呛奶吐奶、吐沫等非呼吸道的症状。所以当家中有呼吸道病人(比如妈妈),孩子随后出现上述症状应带孩子就诊。特别是当孩子精神比较蔫,一定要就诊。
 
  小婴儿:小婴儿肺炎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咳嗽,有的有发热情况,有的没有。当咳嗽持续加重,安静状态下(无哭闹,无发热)呼吸增快、呼吸困难(有鼻扇:呼吸时鼻翼动)、口周青,吃奶减少,呛奶吐奶明显,烦躁哭闹明显或萎靡时要带孩子就诊。
 
  小婴儿病情变化快,有时需每天就诊观察病情变化,可能前一天还是气管炎第二天就是肺炎了,甚至当天也会发生变化。
 
  两三岁的宝宝:肺炎常常有比较明显的发热、咳嗽。当孩子高热的同时伴有剧烈咳嗽,严重发热超过三天,精神萎靡、异常烦躁或哭闹时应警惕肺炎,要带孩子就诊。
 
  孩子先发热,热逐渐退后出现咳嗽肺炎发生的几率低,而先咳嗽,咳嗽逐渐加重,随后出现发热时肺炎发生的几率是比较高的。
 
  学龄儿童:支原体肺炎比较多见。典型症状是剧烈的咳嗽(特别剧烈),常伴有发热,体温一般比较高。孩子的精神情况因人而异。
 
  药物治疗
 
  1、大环内酯类抗菌药
 
  目前治疗儿童MPP的首选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常用的有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其中阿奇霉素使用剂量小、每日仅需1次用药,已成为治疗MPP首选。
 
  (1)红霉素
 
  常用剂量为20~40mg/kg.d,分3~4次静脉滴注或口服。
 
  红霉素对清除支原体肺炎呼吸道的症状和体征明显,但消除体内携带的MP效果不明显,且由于患儿难于耐受其胃肠道及其他不良反应,限制了红霉素的临床应用。故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为阿奇霉素。
 
  (2)阿奇霉素
 
  对于6个月以上的患儿,通常口服剂量为10mg/kg.d,1次/d,连服3d;或者首日剂量10mg/kg.d,然后5mg/kg.d,连续用药4天。
 
  对<6个月的儿童,使用阿奇霉素尤其是静脉制剂的使用需慎重。
 
  若静脉滴注给药,药液浓度为1mg/ml时滴注时间应为3小时,浓度为2mg/ml时滴注时间应为1小时,滴注液浓度不得高于2mg/ml。
 
  (3)序贯疗法
 
  红霉素序贯疗法:静脉使用红霉素20~40mg/kg.d,5~7天后改用口服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2~3周。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mgkg.d,1次/d,至少2日。静脉给药后口服阿奇霉素,1次/d。静脉及口服共计疗程7-10日。
 
  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先静脉滴注红霉素10天左右,然后口服阿奇霉素3天,停4天,7天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变化情况,按此方案重负2~4次。
 
  已知阿奇霉素在细胞内浓度高,细胞外浓度低。有学者提出存在支原体血症时,选择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可能更有效。
 
  目前为止,临床上应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序贯治疗MP还没有统一标准,均为经验性治疗。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虽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缺乏细胞壁的MP无效,但有研究表明,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治疗时,加用头孢菌素类疗效优于单用大环内酯类,可能与RMPP存在混合细菌感染有关。
 
  MP感染后损伤气道黏膜上皮和黏液-纤毛系统的同时,还可继发其他细菌、病毒的感染。CRP明显升高一般认为存在细菌感染。
 
  3、米诺环素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72h仍无明显改善的支原体肺炎患者,应考虑大环内酯耐药菌株感染的可能。若无明确禁忌证,可以换用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004年日本批准米诺环素颗粒(常用量为50mg/kg.d)可用于≥8岁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使用的MP感染患儿。
 
  在美国及欧盟应用米诺环素治疗儿童MP感染尚未许可,目前仅推荐使用多西环素。
 
  4、利福平
 
  近年来MP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越来越高,对于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效果不佳者可考虑联合利福平进行治疗。
 
  利福平是临床常用的抗结核药物,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共同作用在蛋白质合成的不同阶段,因而对MP存在协同的抑菌作用。
 
  研究认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小剂量短疗程联合应用利福平的疗效较单一应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为佳。
 
  5、糖皮质激素
 
  鉴于MP感染的组织损伤包括直接、免疫和炎性介质等损伤,当MPP患儿出现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或有肺外并发症时,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已基本达成共识。
 
  国内关于激素治疗RMPP的用量及疗程不一,多为甲波尼龙2mg/kg.d,初始一般应用3d,体温正常、实变和胸腔积液好转以及炎性指标下降时逐渐减量,病情稳定时停用。
 
  国外报道对于口服(1mg/kg·d)剂量泼尼松无效的RMPP患者改用(10mg/kg·d)的甲基泼尼松龙连续静脉点滴2~3d,患儿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在治疗后数天内均获得明显改善,且无相关明显并发症发生。
 
  6、丙种球蛋白
 
  相对于正常儿童,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患儿更易发生MP感染,且病情易迁延,并可能引起关节疼痛、皮肤损害、肾炎等肺外表现。
 
  丙种球蛋白400mg/kg.d,静脉滴注3~5天,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联用可获确切疗效。
 
  目前认为,对于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且CRP水平较低的RMPP患儿,如缺乏其他有效抗病毒治疗时,可考虑使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
 
  对于多种因素影响下小剂量(2mg/kg·d)的甲泼尼龙治疗无效的RMPP患儿,除了增加激素剂量外,合并使用丙种球蛋白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