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抽动症费用

抽动症费用

2017-08-02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儿童多动症这一领域深有研究,她指出:“多动症患儿往往是一触即发的,他们无法正常应对压力。”这就使得患儿的父母日常教育孩子变得困难重重。如果家里有个多动症患儿,父母该如何更好地养育他们呢?
  孩子患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会给家长带来很多的挑战,例如孩子会比同龄儿童更易冲动,孩子也会习惯性地反抗父母或者与父母争辩。不仅如此,ADHD患儿往往还很容易感受到过度的刺激,因而他们对挫折与失败会做出更加激烈的反应。
 
  露西·乔·帕拉迪诺(临床心理学家及作家),在儿童多动症这一领域深有研究,她指出:“多动症患儿往往是一触即发的,他们无法正常应对压力。”这就使得患儿的父母日常教育孩子变得困难重重。如果家里有个多动症患儿,父母该如何更好地养育他们呢?
 
  1.首先保持冷静
 
  家长时刻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一旦父母爆发情绪,便会让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孩子的愤怒会更加升级,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反应和行为倾向,在任何地方都不要与孩子争论。
 
  就拿做作业的时候举例吧,孩子如果迟疑很久都没有写,父母可以说:“我知道做作业很无聊,但这作为学生的职责之一,而且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很好。”事实上,积极的话语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别人的爱,而指责性的话语只会激起孩子更为剧烈的反应,例如对孩子吼道,“别磨蹭了,这么简单都不会写,你蠢死了!”
 
  2.对自己的行为设定限制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做什么你不愿见到的事,那么最好先严格要求自己。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即使是多动症儿童,这种影响依然存在,并且更为突出。父母需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告诉孩子怎么做是不对的,但不要责骂他们。
 
  3.不要给孩子压力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对他们的规划要有明确的规则和合理的程序,特别是对于多动症儿童来说,条理清晰的规则有助于避免混乱和分散注意力。因此,父母可以设定一致的时间让孩子做功课,而且只给孩子一定的时限(要合理的)。
 
  当然,这种规则的制定要提前和孩子商量,家长不可盲目地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遵循规则,那么这种规则不仅是无用的,而且还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家长一定要记住不要使用威胁的方式或者或不合理的处罚。
 
  4.给孩子机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为了帮助多动症患儿学习自我控制,家长必须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帕拉迪诺建议,使用“结构化的选择”更为合适。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两个选择,即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走。例如,父母可以问,“在你离开家之前你想收拾床上的被褥,还是收拾桌子上的杂物?”这种选择可以避免孩子的不做作以及父母的恼怒,很显然如果父母冲着孩子喊,“起床都不叠被子,你真是懒到家了!”,孩子的反应并不会因此而变得积极。
 
  5.使用合理的惩罚
 
  在刚开始的时候,帕拉迪诺建议父母,如果孩子违反了规则,可以适当对孩子进行惩罚,这有助于孩子们懂得遵守承诺的重要性。此外,告诉孩子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这有助于孩子认识到积极的行为造成积极的影响,而负面的行为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孩子无故眨眼、缩脖、皱嘴角?当心患了儿童抽动症!据医生介绍,近年深圳孩子患发抽动症的比例逐年上升,很多患儿因误诊或其他原因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反复、久治不愈,甚至使抽动症这一在少儿时患发的病症伴随着患儿的成长而进入成年时期,从而影响到人的一生幸福。
 
  病因及诱因遗传、心理刺激
 
  深圳一位小学三年级的老师偶尔发现,自己班上一名平时举止很庄重的女生,近一段时间来突然变得爱无缘无故眨眼睛、缩脖子、抽皱嘴角。起先老师以为这个孩子可能是患了感冒、鼻炎或什么病使得身体哪里不舒服才这样,所以当时并没在意,没想到一周后,这个孩子无故眨眼、缩脖、抽皱嘴角的频率越来越高,老师问她哪里不舒服她也说不出,这才让老师变得警觉并为此与该生家长沟通。“我也是最近一周才刚刚注意到孩子的这个问题”,该生的母亲表示,由于自己工作忙、家庭又新近遭变故,以至于忽略了孩子的这个小变化。在老师的提议下,该生家长带孩子去看了医生,医生说,这位同学是患了儿童抽动症。
 
  什么是儿童抽动症?医生介绍:抽动症也叫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其抽动多表现为一种反复以同一方式出现的突然的、不自主的、快速的动作或发声,一般在18岁以前发病。“因大多数病人对他们的症状是有控制力的,因此有时有的患者能控制自己几秒钟或数小时不出现明显抽动,但最终还是会显露和爆发出来。”
 
  医学界虽对抽动症有过多年的研究,但至今未能揭示出明确的发病原因,而这也正是造成抽动症难治的主要原因。但一般来说,医学上比较认同该症具有一定遗传性,而且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曾有研究表示抽动症患儿存在轻微脑功能障碍,但近年发现存在此体征的患儿仅为少数。
 
  “如果说遗传因素是我们无法避免的,那么对孩子后天的人为刺激,比如父母感情不和、离异,对孩子的打骂、冷落等,则完全是大人们应该想到和可以努力避免的。”医生向记者举了一个病例:今年夏天,一位在某国企担任重要职务的妈妈突然遭遇老公外遇、进而被逼离婚的家庭变故,她9岁的孩子在得知父母离婚消息后的半个月内,突然出现抽动症状。陈梁认为,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一家一个,他们一般从一出生下来就受到一众亲人的包围、宠爱、注视,从来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突然会被“釜底抽薪”——原来的一家三口突然有一个重要成员不再回家来了,紧接着曾经陪伴在身边的一方老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也突然从此从视线里消失了,而留下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那个人——爸爸或者妈妈,也突然变得抑郁、消瘦和易怒,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变故下突然变得心事重重,甚至在几天内突然“早熟”了。“我担心他们都不要我了……”一位患儿这样对医生说。专家指出,父母离异、受到严厉责罚、不再被宠爱和关注等因素往往成为孩子患发抽动症的诱因。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