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预防 > 饮食保健 > 宝宝缺铁比缺钙更普遍更可怕!史上最全补铁指南现在看还不晚!

宝宝缺铁比缺钙更普遍更可怕!史上最全补铁指南现在看还不晚!

2017-05-02 来源:嘟嘟医生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嘟妈近期在妈妈群里,听到不少关于宝宝缺铁的信息,确实,缺铁要比缺钙更普遍。可惜很多妈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等宝宝大一些就好了。

  宝宝缺铁比缺钙更普遍更可怕!史上最全补铁指南现在看还不晚!

  嘟妈近期在妈妈群里,听到不少关于宝宝缺铁的信息,确实,缺铁要比缺钙更普遍。可惜很多妈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等宝宝大一些就好了。有些妈妈则选择给宝宝吃黑色的食物、菠菜等食补。嘟妈实在看不下去了,决定写一篇文章,大家快来围观啊!

  铁对宝宝有多重要?

  我们身体中有一种负责运输氧气的物质——血红蛋白,铁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铁缺乏时,血红蛋白将无法将肺内的氧气,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从而影响正常工作。

  铁缺乏会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伤。有研究表明,铁缺乏的婴儿,会出现情绪行为方面的不良影响,可能有助于多动症的发展。另外,铁缺乏的孩子,在10岁时,记忆力检查结果也不理想,这些都将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情况。

  除此之外,铁缺乏还会导致缺铁性的贫血,严重时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生长发育迟缓,以及频繁的感染。可见,铁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宝宝为什么容易缺铁?

  铁缺乏是儿童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铁作为身体的微量元素,来源除了衰老死亡的红细胞之外,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对于成人来说,食物中只要满足5%的铁需要量即可。而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需要更多的铁来满足需要,食物中的铁要达到30%才行。但他们的食物种类选择比较单一,很难摄入足量的含铁食物。特别是6个月之后,体内储备的铁几乎消耗殆尽,辅食添加不及时,则发生缺铁的风险会更高。

  另外,由于宝宝体内储备的铁80%来源于妊娠后期的3个月内,所以,早产儿或者低出生体重儿体内铁的储备不足,也很容易缺铁。

  如何预防宝宝缺铁?

  宝宝这么容易缺铁,那就要及时补充铁。铁的补充方法在不同年/月龄的宝宝,也有讲究哦!

  0~4个月:鼓励母乳喂养,无需额外补充

  0-6个月宝宝铁的适宜摄入量是0.3mg/d。母乳中平均含铁量是0.35mg/L,而吸收率较高,达到50%。另外,胎儿期体内储备的铁,足以满足宝宝4-6个月的需要,因此,此阶段铁的量足够,无需额外补充。

  4~6个月:母乳喂养的宝宝建议补充铁剂

  鉴于6~12个月的宝宝,每天铁的需要量达到10mg/d,但这个量并不是一下提高的,而是逐渐增加的。另外,此时宝宝体内的铁储备已经用的差不多了,而母乳中的铁含量并没有提高。可见,此时的铁已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铁缺乏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从4个月开始,给宝宝补充1mg/kg的铁剂,每日最多不超过15mg(比如,宝宝体重是6kg,那么就需要每天补充6mg的铁剂),直到饮食中摄入足够的铁。

  6~12个月:摄入富含铁、维生素C的食物

  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应从富含铁的食物开始,比如强化铁的米粉、肉泥等。另外,也要每天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橘柑类的水果、草莓、绿色蔬菜等,从而促进铁的吸收。

  配方奶喂养:选择强化铁的配方奶

  配方奶中加入了足够的铁,可以满足宝宝的生长需要,因此无需补充铁剂,但是要选择强化铁的配方奶(铁含量在10-12mg/L)。另外,也要避免给宝宝饮用任何全脂奶,比如牛奶、羊奶等,其中铁含量非常低,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对于混合喂养的宝宝,从四个月开始,如果每天母乳量超过全天奶量的一半,同时又没有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则建议每天补充1mg/kg的铁剂。

  早产儿(<37孕周):母乳喂养+补充铁剂

  由于早产儿出生时总血容量较小,导致体内未储备足够的铁,另外,进行静脉治疗导致损失增加,胃肠道的吸收率也较差,这些均增加了铁缺乏的风险。因此,AAP建议,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应从出生后1月龄开始,每天应补充2mg/kg的铁剂,直到断母乳并采用强化铁的配方奶喂养或者足够含铁丰富的食物获得足够的铁为止。对于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宝宝,配方奶中的铁含量,可以达到这样的标准,因此无需补充。

  1~3岁:控制奶量,吃富含铁的食物

  1-3岁的孩子,每天奶量不应超过600ml。原因是,目前研究,每天饮用超过700ml的牛奶,增加幼儿缺铁的风险。另外,每天要摄入至少3份富含铁的食物,比如强化铁的谷物、肉类等。

  铁缺乏筛查

  通常对于铁缺乏的筛查,我们会首先想到血常规的检测,实际上,铁的缺乏分为三个时期:储存铁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以及缺铁性贫血期。

  可见,血常规中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的缺铁性贫血,只占了铁缺乏的冰山一角罢了。因此,目前认为早期的饮食风险评估,比血红蛋白的检测更有意义。

  在美国,建议4月、15月、18月、24月、30月和3岁,以及之后的每年,都通过膳食回顾的方式,查找是否具有缺铁的危险因素。

  铁缺乏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

  妈妈孕期缺铁

  使用低铁配方的婴儿,或者12个月之前使用牛奶、羊奶等非配方奶粉

  6个月之后未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

  当宝宝具有其中的危险因素时,则表明铁缺乏的风险较高,应给予较高的重视,并在之后要进行重复筛查。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建议9~12个月的宝宝,进行铁缺乏的实验室检查,我国通常在6个月左右进行。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是血常规,如果血红蛋白水平<11g/dL,提示有贫血。但为了确定是由于铁缺乏导致的贫血,会进一步进行血清铁蛋白的检查。如果血清铁蛋白<12μg/L,而且排出其他因素,则可以确定为缺铁性的贫血。

  对于血红蛋白正常,但是有缺铁风险的宝宝,建议进行血清铁蛋白的检测,有助于诊断铁储备的不足。但是,由于铁蛋白是感染急性期的反应物,减少可能是由于炎症引起的,所以,也要排除感染导致的血清铁蛋白降低。

  有时候,妈妈舍不得让宝宝受罪,不想做血常规检查,但是为了及早发现缺铁性贫血,嘟妈还是建议带宝宝做一下检查,以免酿成更严重的后果。

  另外,虽然微量元素的检测没有实际价值,但血铅具有一定的意义。如果近期没有进行血铅水平检查,也建议做一下。因为铅过量,会影响铁的吸收。

  铁缺乏,食补还是药补?

  很多妈妈担心药物有副作用,即使宝宝诊断为贫血,也不想用药,而是选择食补,常用的有红枣、菠菜、红豆、黑豆等。嘟妈要提醒大家的是,食物中铁的含量非常有限,而且容易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植物中的植酸,会降低铁的吸收率,从而达不到好的补铁效果。另外,这些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属于非血红素铁,本身吸收率就很低。所谓食补补铁并不靠谱。

  但是铁缺乏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非常不利,所以,当宝宝出现缺铁性贫血的时候,嘟妈建议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而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还要继续补充2个月,从而将体内的储存铁也补充足够。

  根据缺铁性贫血的严重程度,给予3~6mg/kg的铁补充剂。通常使用硫酸亚铁,每天3mg/kg分一次或者两次服用。富马酸亚铁或者葡萄糖酸亚铁等铁剂也可以,因其中铁的含量会有差异,要遵医嘱按剂量服用。

  有些妈妈担心铁剂导致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根据研究,这种剂量的药物,很少发生胃肠道的反应。液体铁可能导致牙齿或者牙龈发黑,这都是暂时的,可以通过漱口或者刷牙来避免或者缓解。为了增加药物的吸收效率,建议和食物或果汁同时服用,但不建议铁和牛奶一起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此外,有人提出补充铁剂可能会影响免疫功能,根据目前研究,没有证据表明补充铁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妈妈可以放心。

  回到现状,很多家庭还处在因为心疼孩子扎针所以不做血常规的检查的阶段,更别提给孩子科学补铁了。但实际上,缺铁可能比缺钙还要普遍,却更难以察觉。今天我们讲事实列数据,目的只有一个,让大家更科学更系统地认识宝宝缺铁补铁的知识,感觉有收获,转发出去让更多的家长看到。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