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用药 > 孩子大多都遇到过积食,关键是要怎么处理?

孩子大多都遇到过积食,关键是要怎么处理?

摘要:老话说“能吃是福”,可有时候孩子吃太多真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吃多后直接的后果就是再也没法“吃嘛嘛香”了!

 

前不久,我因为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导致春节假期结束后立刻就病倒了……发烧、呕吐、胃疼,折腾了好几天。平时无辣不欢的我,每日只能以小米粥“艰难”度日。老话常说“能吃是福”,病倒的那一瞬间,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所以吃饭这件“日常小事”,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小而简单”!因此,大白妈妈特意邀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胡利军,为各位粑粑麻麻仔细讲讲“吃的好与不好”的问题!



人们常说的“积食”,是什么……

它是中医的一个病证“积食郁热”

老百姓称其为“食火”


是指乳食过量,使其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

简单而言,就是宝宝吃太多

超过了脾胃消化吸收的最大限度,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吸收,损伤脾胃的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因而形成积食。

那么,你怎么知道宝宝积食了呢?

 

1
食欲

孩子表现出厌食,饭入口后久含不,吃一顿饭要很长时间,这往往是食物积在胃部,胃不能受纳了。

 

2
 舌苔

这个很简单,很多家长也都知道,积食的宝宝舌苔中间会变的很厚(尤其是舌头的中间和后边)有的甚至会全部变厚。

 

3
 嘴唇

有的孩子积食,食物积滞化热,家长会发现孩子的嘴唇这几天突然变得很红,像涂了口红,此时要怀疑积食化热了。

 

4
 口腔气味

积食的宝宝通常口腔会有异味,堆积在体内的食物会造成肠胃失控,食物不能较好地消化,就会发酸,产生难闻的酸腐味儿。

 

5
 手掌心温度

积食的宝宝,往往容易手心发热,甚至出汗,而手背不热,细心的家长也会发现。这种宝宝往往不是单纯的积食,通常还伴有胃热。

 

6
 腹痛

有的孩子经常喊肚子疼或不舒服,并且还没喂食时,一摸他的肚子就是胀胀的,这样多半是积食了。

 

7
 睡眠

积食的宝宝,睡觉的时候往往喜欢趴着睡,而且多伴有夜里睡觉不踏实的情况。如果孩子饮食规律、身体健康,那么睡眠应该是比较安稳的。而孩子一旦积食,睡眠就变得不安稳,可能会手脚乱舞、牙关紧咬、不断翻身。

 

8
 大便

大便溏薄酸臭,或夹有乳食残渣,或者便秘。

 

 

NO.1 发热

积食导致的发热叫“积热”,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体温就上去了。这类孩子大多面黄、腹胀、吐泻、乳食不化、大便酸臭异常。

 

NO.2 咳嗽

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食咳”。脾为生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所以说,看那些食咳的小儿,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比如说肚子胀、不爱吃饭、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等。

 

NO.3 睡眠不安

《素问逆调论》中说:“胃不和则卧不安”。食滞于中→气滞不行→胀满、腹痛→不眠不安。另外,还会积滞化热→内扰心脾→惊啼不止。

 

NO.4 影响发育

食积日久,容易导致脾虚,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易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使宝宝体形消瘦,多汗乏力,身材矮小。




你一定想知道

到底应该如何有效治疗“积食

 

 

内治
外治
&

 

内治(常见药物治疗)

  • 内热重者(表现为嘴唇红、睡觉烦躁、舌苔厚等):适合健儿清解液、小儿清热宁等,帮助消积、清热。

 

  • 咳嗽者:适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等。

 

  • 呕吐者:适合妈咪爱、小儿化食丸等。

     

  • 大便干:适合王氏保赤丸等,帮助消积、化滞。

     

 

外治

 

  • 掐揉四横纹

     


 

四缝穴每只手只有4个,因它位于掌心朝上,从食、中、无名、小指指尖朝下数,第二个关节的横纹中央,故称“四缝”。揉搓这8个穴位时,要有一定的力度。可用自己的大拇指指腹在上,食中指在下,沿着孩子的小手指,一直揉捏到食指,每个穴位揉40次左右。

 

  • 揉板门穴

     

 

板门在大鱼际隆起处,妈咪可用拇指顺时针给宝宝揉推,每天1次,每次50下。

 

  • 摩腹

 

从中医上讲,经过肚子的是脾经、肝经和肾经,通过摩腹可以达到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的作用,让身体里的“痰、水、湿、淤”的集聚自行散开。

把四个手指并拢,放在宝宝的肚子上。然后轻轻盘旋状揉动,顺时针(或逆时针)100次。顺揉为清,逆揉为补。如果揉的时候孩子的肚子咕咕叫,说明出现了肠鸣音,或者孩子在排气,家长不用紧张,这是正常现象。


 

  • 捏脊

     

 

让宝宝趴在床上,可脱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宝宝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坚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组。

 

FOOD
COOK
&

 

孩子吃饭要定时定量,三餐饮食中不要太油腻。凉拌、蒸炒的烹饪方法是比较健康的。

避免吃油炸食物,忌食胀气不消化的食物,如干豆类各种杂豆、黄豆、红豆、绿豆等,还有洋葱土豆薯类以及甜食都应当适当的控制,以免影响胃的运化,而加重积食症状。

避免坚硬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不利于宝宝胃肠。选择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等多喝水。

忌过凉、过烫的食物,因为过烫的食物容易刺激或者烫伤宝宝的胃粘膜,而过冷的食物像冰淇淋、冰的饮料会导致胃粘膜收缩不利于宝宝消化吸收。


 

食疗推荐
吃点好的很有必要

 

 

  • 鸡内金粥

 

鸡内金就是鸡胗里头那层黄膜,自己在家吃鸡的时候,可以把鸡内金取下来,晾干,焙干,然后擀成粉,也可以直接到药店买成品的鸡内金。炒鸡内金让孩子吃,有化淤消积的作用,对于促进脾胃功能很有好处。

 

主要用于:食欲不振,面色无华,乏力,大便多不成形。

配方:大米 50g,山药 30g,薏米30g,鸡内金10g,大枣3~5枚,熬粥食用。

 

  • 山楂粥

 

山楂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淤等功效,山楂对于消化油腻肉食的积滞具有较好的功效。


主要用于:食欲不振,口干喜饮,口唇发干,大便偏干。

配方:大米 50g,山药 30g,百合20g,山楂10g,冰糖适量,熬粥食用。

 

  • 用麦芽、栀子煲水给孩子喝

其中栀子清心除烦,麦芽,消食导滞,连翘善清食滞之热而止呕吐,用量方面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而定,例如1岁以下的宝宝,麦芽、栀子、连翘各6克,一到三岁的孩子可以各用9克。

 

大白妈妈叨叨叨

老话说“能吃是福”,可有时候孩子吃太多真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吃多后直接的后果就是再也没法“吃嘛嘛香”了!

所以本周的课堂笔记特意选了与积食有关的内容,虽然新年假期已经过去很久了,“熊孩子们”的饮食也都在慢慢调理中,可吃饭这种天天都进行的事,我们还是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来帮助它的!

错过讲座的粑粑麻麻,可以直接在文章最后的“阅读原文”里查看往期“大白电台”哦,找到第46期讲座,你就可以回放啦!

最后,祝大家周末愉快,也希望每一位小宝贝都有一个好胃口!么么哒~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