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用药 > 很捉急宝宝生病不吃药,“吃药难”有啥锦囊妙计?

很捉急宝宝生病不吃药,“吃药难”有啥锦囊妙计?

摘要:2岁以上的宝宝,如果吞咽功能好,是可以吞下整片药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五六岁的宝宝,还是不会吞药片,一杯水都喝完了,药片还在舌头上。

 

 

每当给宝宝喂药的时候,就会上演一场虐心大戏,宝宝被两三个大人五花大绑,犹如上刑场,有按住手脚的,有掐住嘴巴的,还有负责灌药的。宝宝也是不甘示弱,誓死抵抗,哭闹扭捏,满头大汗,满身药水。好不容易喂进去一口,宝宝一恶心,恨不得连带刚吃的饭(或喝的奶)一起吐出来,之前的一番折腾也可谓是功亏一篑。相信不少家长都有小编上面说的这种喂药经历吧?宝宝吃药难的问题也确实让很多爸妈头疼,难道就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让宝宝乖乖吃药吗?今天,小编就从四面八方搜罗了一些喂药小窍门,为这事儿发愁的爸妈,不妨来试试!


不同药物 喂药方法不同


喂药水:用注射器

 


建议给2岁以下的宝宝喂药水用注射器(一般药店都能买到)而不是勺子,主要是因为注射器喂药,往往会把药水一滴不漏的全部喂进去,而勺子喂药往往没那么好。首先让宝宝采取坐姿,把注射器放在宝宝嘴角边,由于2岁以下的宝宝往往对注射器不熟悉,因此也不会抵制,然后缓慢将药水推进到口腔后侧,宝宝便在不经意间吞下药水。家长千万要注意,推动注射器的时候,不要推进太快,把药水猛喷进喉咙里,这样可能喷入气管,造成窒息。另外,注射器上标有刻度,喂治疗咳嗽的糖浆最合适不过了。


喂药片:大口喝水

 


2岁以上的宝宝,如果吞咽功能好,是可以吞下整片药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五六岁的宝宝,还是不会吞药片,一杯水都喝完了,药片还在舌头上。这可能就是没有掌握好服药的技巧所致,通常吞药的时候,把药片放在舌头靠后的部位,保持头部直立,并稍微前倾让宝宝迅速喝下一大口水,很快就会把药片吞进肚里。


喂胶囊:掺进果汁

 


喂胶囊的方法跟药片一样,可以大口喝水吞下,事先可以用水把胶囊蘸湿,变得润滑,这样吞下去更容易一点。如果不是缓释胶囊,也可以把胶囊里的药倒出来,再混着很甜的东西,比如苹果汁、香蕉泥等一起吃。


喂中药:果丹皮铺舌面

 


取一根果丹皮,对半切短,然后将半张果丹皮摊在宝宝伸出的舌头上,然后再喂中药。因为果丹皮又酸又甜,包裹住舌头,宝宝几乎没尝到药味,药汁就已经顺着果丹皮上面流进喉咙了。至于剩下的那半张果丹皮,如果宝宝愿意,就把它当零食吃掉,如果不愿意,那就扔掉呗。


喂西药丸:用钙片练吃药

 


先拿两片钙片当作练习,跟宝宝玩“吃药”游戏,妈妈吞一片,宝宝吞一片,看谁吃得又快又好。刚开始时,宝宝吞不下去,把钙片含在嘴里,感觉味道还不错。慢慢训练几天,宝宝终于学会把药片直接放入口中,不加品尝就立即把药片吞下去。以后,万一生病要吃西药丸时,就玩这个“吃药”的游戏,宝宝根本感觉不到此药非彼药,照样是拿了药片就不假思索的吞下去,以表演自己娴熟的“吃药本领”。


 

给宝宝喂药注意事项

 

鼓励大宝宝自己吃药

 


宝宝到了2岁,多半已经学会自己用勺,这时可以鼓励宝宝自己吃药。家长要跟宝宝讲道理,或者用鼓励的方法,耐心和宝宝交流,用温和的态度劝说,讲明“吃药才能治好病”的道理,让宝宝觉得自己能把药吃下去是一件很光荣、很勇敢的事。同时还可以适当给予糖果饼干等小奖励,这样让宝宝从心理上消除对药物的恐惧,由被动变主动,不再害怕吃药。


给宝宝喂药掌握正确姿势



给宝宝喂药,成人都是参照自己吃药的方式张口、灌药、吞下。但半岁以下的宝宝吞咽功能不完善,灌药太急易引起呛咳和呕吐。要让宝宝轻松的吃药,姿势一定要正确:先把宝宝的头抬高,让脸侧偏,然后用勺或吸管从下颌部(口腔靠下牙的一侧)伸进去将药慢慢喂入,勺或吸管不要急着拿出来,等宝宝把药吞下再拿出来。待所有的药液都喂完后,再用小勺加几勺白开水,帮助宝宝把口腔内的余药咽下去,冲淡残留在口腔中的药味。不过,像止咳糖浆等就不必再喂水了,因为它在处于比较黏稠的状态时,服用后药物会粘附在咽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起到消炎止咳的作用。如果喝完后又喂水,则可能会把咽部药物的有效成分稀释,影响药效发挥。


给宝宝强行灌药不可取

 


给宝宝喂药的时候,有些家长喜欢捏着宝宝鼻子,当宝宝张嘴呼吸时把药灌下去,或者是看到宝宝哭闹很厉害时依旧强行灌药。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会因为小婴儿吞咽功能不完善,引起呛咳和呕吐,甚至窒息。同时也会让宝宝对喝药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觉得吃药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并越来越抗拒吃药。


给宝宝喂药不要用奶送服

 


不管是什么剂型的药,都不可以用奶水或牛奶送服。因为奶中的成分可能会跟药物成分发生化学作用,出现沉淀或结晶,影响药物吸收。如果宝宝还在哺乳期,服药的时间最好是喂奶前或两次哺乳之间喂,降低吐奶的几率。保护呼吸道黏膜的药物如化类药物、止咳糖浆等,在吃完后半小时内不能喝水。治疗宝宝拉肚子的思密达,更不能随便用水送服,要严格按照说明上的浓度配比,以免影响药效。


宝宝吃药呕吐视情况应对

 


小宝宝的吞咽功能尚不完善,吃奶都会吐,吃药更是如此。但大一点的宝宝吃药呕吐,通常是家长惯的,因为口感不好,吃了就给吐出来,这个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所以也要从小引导。如果刚喂进去的药就吐了很多,需要再补喂一次;如果半小时后才吐,就不必再补了;如果只是吐很少一点,也可不补。


给宝宝吃药要谨遵医嘱

 


给宝宝吃药一定要遵照医嘱,要严格听从医生的指导,医生说的药量(吃多少次、多少量)不能随意加减,减了没有药效,加了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反应。


 

宝宝吃药难有何妙方?

 

投其所好法

 


宝宝对苦、涩或有异味的药物,通常是吃过一匙之后就不肯再吃了。为了避免因药物的味道而影响服药,最好选用味道好的儿科用药如甜的糖浆、有水果味的咀嚼片或含片等。常用的小儿药物中味道较好的有以下几种:退烧、止痛药物有泰诺、美林等;感冒药有小儿泰诺感冒糖浆、牛磺酸颗粒等;止泻药有思密达、妈咪爱等;抗菌消炎药有阿莫西林冲剂、力百汀糖浆、希刻劳冲剂、希舒美冲剂等。


偷梁换柱法

 


糖水喂药是大家常用的方法,大部分的宝宝都喜欢甜的东西。家长可以准备两个小碗,一个装宝宝喜欢的果汁或饮料,另一个装药。先给宝宝喝饮料,趁其不注意时换成药水快速喂下,再给宝宝一匙饮料。注意喂药的量不宜过大,喂药时不要形成固定的规律,以免宝宝发现后不肯再服。


转移注意法

 


宝宝具备一定的识记能力,喂药器具、动作、地点等都可能让其产生条件反射,从而采取不配合的态度。因而,给宝宝喂药时尽量不让这样的条件反射重现。喂药前先和宝宝一起做游戏,让宝宝的情绪先转移到喜爱的事物上,在游戏的过程中边玩边喂,这时宝宝的注意力不在吃药上面,对于不难吃的药物通常是不会拒绝的。


以身作则法

 


家长可以假装吃药,并做出种种好吃的表情吸引宝宝的注意,使其产生好奇感,模仿大人吃下药物。


舒缓心情法

 


家长不要你捏鼻子我扳脑袋,你抓肩膀我按脚的。宝宝还没吃药,就如临大敌,紧张万分。喂药时可以放一些宝宝喜欢听的音乐,或为宝宝哼唱一些歌谣,也可以用鲜花来装点房间,让房间里又香又温馨,这些都可以舒缓宝宝的心情。注意,家长与宝宝说话的声音和语调要温和,加以抚摸或拥抱,说些表示爱的语言,这样宝宝的心理防御机制也就没那么强了。


鼓励奖励法

 


遇到一些比较苦的药时,如果宝宝很听话的吃了,要及时给予一些小的奖励,比如一次期盼已久的旅行、一件垂涎已久的玩具等。这样,宝宝尝到了甜头,下次就会乖乖的配合了。


冰藏药物法

 


 

事先向医生咨询一下,是否可以把药物放在冰箱里冷藏。一般来说,冷藏过的药物,味道不会太重。事先用冰水“麻痹”一下宝宝的小舌头,也能有效的降低药的味道。


小熊先吃法

 


不论是检查身体,还是打针吃药,先让宝宝的小宠物来打头阵。比如,先让护士小熊量体温,测心跳。当着宝宝的面,先给玩具熊吃药,刺激小宝宝当“熊”不让,也来勇敢一下。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