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中耳炎 > 耳闷 听力下降 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

耳闷 听力下降 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

2019-04-08 来源: 金医门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部分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人的症状可能不明显,发现时已演变为慢性,尤其小孩,往往仅被描述为看电视声音大,小声呼喊无反应等。

 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朋友在感冒后几天会出现耳朵闷,自觉两个耳朵听声音不一致,以及改变头位时会觉得耳朵中有水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临床上,将这种情况称之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那么,为什么感冒会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呢?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解剖结构——咽鼓管。人们常说“七窍相通”,其实咽鼓管就是连接鼻咽和耳朵一个管道。它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调节中耳内外气压。一般情况下,这个管道是关闭的,只有在吞咽、打哈欠等情况下开放。乘坐飞机、潜水等由于内外气压不一致而产生耳闷、耳痛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在感冒的情况下,如果下鼻甲充血肥大压迫咽鼓管的管口或者分泌物堵塞管口,那么即使吞咽、打哈欠也不能使咽鼓管开放,进而也就不能使气体进入中耳腔,维持中耳腔内外气压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中耳腔内会产生负压,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出现鼓室积液。由于声波在空气中传导明显优于在液体中传导,因此患者会感觉到听力下降。也正是因为中耳有积液,才会出现耳闷、改变头位自觉耳中有水的现象。

此时需要尽早治疗,其中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改善鼻腔通气(呋麻滴鼻液、鼻用激素)、抗炎预防感染(激素、抗生素)、粘液促排剂(欧龙马、标准桃金娘油、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等。一般一般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行鼓膜穿刺、切开,引流出中耳的积液,甚至行鼓膜置管,也就是在切开鼓膜的情况下放置一个通气管,调节中耳内外的压力,以达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目的。

分泌性中耳炎如何预防呢

1.加强锻炼,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2.积极防治感冒,以及鼻腔、鼻咽慢性疾病,比如慢性鼻炎、鼻窦炎等。

3.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和烟酒刺激,避免接触烟雾等不良气体对呼吸道的刺激,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

4.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比如接触性皮炎、湿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等;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霉菌、灰尘、树、烟草、烟雾、香水、汽油、油漆、杀虫剂等);饮食上应避免引发个体过敏的食物,尤其是海产品及水产品,如鱼、虾、蟹、蛤蜊、海螺等。

5.注意避免气压变化,患伤风鼻塞及其他鼻病,出现严重鼻塞时,应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

6.擤鼻涕时,勿双手同时捏紧前鼻孔用力擤鼻涕,应该先按压一侧鼻孔轻轻清理鼻腔的分泌物,再如法清理另外一侧。

7.给婴幼儿喂奶时,应注意不要使其头部太低;鼓膜置管期间应避免耳道进水,以防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注意事项:

1.部分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人的症状可能不明显,发现时已演变为慢性,尤其小孩,往往仅被描述为看电视声音大,小声呼喊无反应等。

2.分泌性中耳炎除过感冒外可能由鼻窦炎、腺样体肥大(见于小孩)、鼻咽癌(见于成人)等疾病导致。

3.行鼓膜置管后通气管一般需要放置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期间要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进水,预防感染。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