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中耳炎 > 万万没想到 中耳炎原来是“胃”的问题

万万没想到 中耳炎原来是“胃”的问题

2019-03-04 来源:佑三软膏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中医对中耳炎的辨证为:外邪侵犯肝胆,肝胆之气火上逆而亢,邪在胆而逆在胃。胃主降浊,胃脘胀满作痛,嗳气吞酸,胃火冲逆或痰浊中阻所致。

 我们在洗澡的时候,都会避免耳朵进水,因为我们知道,耳朵进水有可能导致中耳炎。但是,胃部消化不良也会导致中耳炎,你知道吗?

你没看错,在中医看来,胃功能失常是引起中耳炎主要原因。

“中耳炎”是怎么形成的?

很多人问:“胃”怎么会引起“中耳炎”呢?别急,往下看!

中医对中耳炎的辨证为:外邪侵犯肝胆,肝胆之气火上逆而亢,邪在胆而逆在胃。胃主降浊,胃脘胀满作痛,嗳气吞酸,胃火冲逆或浊中阻所致。

这话不好理解,我来解释一下。

意思是中耳炎属于少阳病,是伤寒六经病之一。是气血衰弱,邪气

内入,与正气相搏于少阳经所致。外邪侵犯肝胆,肝胆的火气发生

上冒,进入耳内,耳内积液多了就演变成分泌性中耳炎,积液也

属痰湿,再化火就成为化脓性中耳炎。

讲到这很多人又会说了,耳朵和胃没有直接关系啊,痰湿是怎么到达耳朵的呢?

这里就要重点说一下,胃和口腔是相通的,口腔和鼻是相通的,而

鼻和耳又是相通的,痰湿就是沿着胃、食道、口腔、鼻、咽鼓管

途径,在身体穿梭,到达了耳内。

说到这,就要说一下耳朵的构造了。

耳道的中间隔着一层膜叫鼓膜,将外耳道与中耳隔开,我们经常掏

耳朵可触及的部分就是外耳道了。

1528870761660775.jpg

鼓膜内的通道就叫“咽鼓管“,连接中耳和鼻腔。

如果捏住鼻孔并屏住呼吸,当用力鼓气后再吞咽一下,即可听到双耳内“砰”地一声,这便是鼻腔和咽腔的气体经“通道”进入中耳并振动鼓膜所致。这条通道就是咽鼓管,是沟通耳与鼻咽部的重要通道。

所以,外邪进入太阳,影响了肝胆,而肝胆又影响了胃。胃功能弱

了,胃肠自然不能完全地消化食物,也不能及时把食物推送给肠道

了,食物堆积在胃肠道里,经过发酵就变成了痰湿,痰湿又不能尽

快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又化成了火,就像烧开的水一样往上冒,

痰湿到了鼻子导致鼻腔组织水肿,堵住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内积液

多了就演变成分泌性中耳炎,积液也属痰湿,再化火就成为化脓性

中耳炎。

理好了这些,方子自然就出来了!

undefined

小柴胡汤加减

症状:耳朵疼痛、耳朵响(中耳炎)。

病因:属于少阳病,胃失和降,容易心烦意乱、没有胃口。

治法:和解少阳。

方药:小柴胡汤加减。

组成:柴胡20g、黄芩15g、半夏15g、人参8g、炙甘草10g、生姜18g、大枣1枚,加金银花30g、蝉蜕8g、元参8g、防风10g。

煎服方法:水煎服,取汁600ml,三次分服。

(特别提醒:本方仅供参考,具体症状建议来后爱古中医院就诊。)

方中柴胡和解少阳;半夏启阴气上升,阴阳相济,有除病邪之力量;少阳病为火病,故用黄芩以解火邪;炙甘草、人参、大枣健脾气,使病邪由内达外;生姜发散宣通,合而为使病邪由内达外的方剂。

一定要记住,生命的神医从来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