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护理治疗 > 日常保健 > 我叫“息肉”,很容易变成癌!

我叫“息肉”,很容易变成癌!

2018-08-09 来源:福州鼓楼医院耳鼻喉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复查时,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的恢复情况制定后续的随访计划,一般为1-2个月复查一次,持续随访6个月(半年)以上。
我叫“息肉”,很容易变成癌!
 
我的名字叫息肉,其实我就是块多余的“肉”,或叫赘生的“肉”,在你的体内空腔脏器由黏膜覆盖的内表面上,从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到子宫、膀胱,都是我喜欢生长的地方。医生就按我们生长的部位给我们命名,譬如“鼻息肉”、“胃息肉”、“直肠息肉”、“膀胱息肉”等等。如果某一部位长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叫“多发性息肉”。
 
1、我长得很慢,藏得很深
 
一般来说,我生长的速度比较缓慢,也很隐蔽,不会轻易暴露自己。
 
我们当中最易暴露自己的是声带息肉,它小如芝麻或绿豆大小时就让人声音嘶哑,而被及早查出;鼻腔的息肉长到豌豆大小时才会出现鼻塞、鼻衄等症状而被医生看到;鼻息肉的很多患者都认为自己的鼻子不舒服是因为生长了肿物,依靠身体的自身修复能力过一段时间就会好了,所以延误了治疗鼻息肉的最佳时机,严重的因此而发生了癌变。还有的患者同时有鼻息肉和鼻炎,只治疗了鼻息肉而忽视了鼻炎,而后经受着鼻息肉复发的折磨。
 
还有大肠息肉,经常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到时“摇身一变”就可成为结肠癌,只不过我的表面很脆弱,容易出血,病人发现血便就会去看医生,我这狐狸尾巴也就藏不住了,但是病人的病情往往也已经不轻了。
 
所以千万不要等到有症状了才想起我!

2、我真是癌的近亲
 
您看,我惹的麻烦还真不少吧。这还不算什么,人们最怕的还是我的癌变,因为癌变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一旦出现症状被发现,就很有可能已成晚期癌症,有了广泛的转移,这时医生对我也束手无策了。
 
说我是癌症的近亲,恰如其分。
 
但我们所有家族成员并非都会变癌,在这我可以向你透露一些其中的奥秘。比如,95%的大肠癌就是我们长大之后的样子!

3、并不是每个息肉都会癌变
 
因为恶性的毕竟占极少数,良性的占绝大多数,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即使癌变,也要经过较长时间。
 
1. 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往往凶多吉少,应警惕其癌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应将其当作恶性来看待;2. 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则恶变较少;3. 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于良性,且不易癌变,患者不必紧张害怕。但宽基广蒂的息肉常难平安,容易癌变。
 
4. 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容易癌变;5. 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增加,如一个息肉的癌变率为1%,那么生长了100个息肉,癌变可能就接近100%。
 
4、其实我最怕你们检查
 
自从人们知道我们与癌症攀上了“亲戚”,人们对我们息肉的警觉性就越来越高了,动不动就用鼻镜、喉镜、膀胱镜、食道镜、胃镜、胆道镜、结肠镜等窥视我们的存在,把我们当成癌前病变加以及时彻底处理,使我们威胁患者生命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我成为癌的时间要5-15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你能发现我,切除我,我就再也没有机会癌变了。
 
大约在你40岁后,我就可能长成癌了,所以,你要在我长大之前发现我,在40岁前做检查。
 
这么长的时间内,你都不去找到我,那么,我就能顺利地长成一个癌瘤了。
 
5、切除我很简单
 
既然我与癌症攀上了“亲戚”,那么你们就不能等闲视之,应该把我作为一种癌前的疾病来看待,应及时手术,以免“夜长梦多”,发展成为癌症。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已能够在内窥镜下微创治疗,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创口小,随治随走,不需要住院。
 
但对于那些范围较广,体积较大的,在内窥镜下切除有困难,仍需手术治疗,以“一时之苦”来换取“长治久安”。
 
6、我会死灰复燃,你要定期复查
 
我的生命力极其旺盛,虽然你切除了我,但是你的生活习惯没变,你的体内环境没变,适合我生长的土壤还在,我还会生根发芽,死灰复燃!
 
所以,你即使切了我,还要定期复查:
 
一般在手术后,医生都会叮嘱患者要定期复查。对于鼻息肉手术患者来说,也是如此,术后一般要坚持复查半年左右。不少患者会有疑惑,鼻息肉这么一个小手术,为何也要复查半年之久呢?
 
术后3周内是清洁阶段,通常需安排两次复查
 
一般情况下,术后三周内,患者鼻腔里的创面会经历渗血、凝固、结痂这一过程,黏膜也处于水肿状态,需要到医院,让专业医生帮助清理血痂。
 
第一次复查:出院后1周左右
 
手术结束时,医生会在鼻腔内填塞一些止血的材料,虽然现在很多时候使用的是可以液化吸收的填塞材料,但是在吸收的过程中,创口依然会有渗血、结痂以及分泌物生成。这些物质需要医生在鼻内镜下用吸引器进行彻底的清理,便于下一步治疗。

第二次复查:出院后第3周左右
 
第一次清理后,如果患者鼻腔窦口开放良好,术后过度水肿的黏膜组织也很少,那么通常在出院后的第3周可以安排第二次复查了。这次复查还会进行鼻腔清理,但相比于第一次要简单很多。
 
术后4-12周是修复阶段,可再安排一次复查
 
这是一个关键时期,复查时医生会观察黏膜再生、上皮化及修复的情况。如果黏膜在修复过程进展不是很理想,通过复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第二次复查恢复良好,甚至有一些早期上皮化的表现,那么医生通常会建议将复查延长到1个月以后,差不多在出院后的第7-8周。
 
术后12周到半年是巩固阶段,可1-2个月复查一次
 
一般情况下,在这一阶段病理性改变会逐渐消失,创口逐步达到理想的愈合状态。但如果术后创口没有完成上皮化,未能理想愈合,出现病理改变,如粘连、伤口处斑痕、窦口狭窄等,则预示着可能会复发。所以,即使是巩固阶段,患者仍要坚持复查。复查时,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的恢复情况制定后续的随访计划,一般为1-2个月复查一次,持续随访6个月(半年)以上。
 
复查周期和时长的安排,医生是要根据患者术后窦腔恢复情况来安排的。为患者进行鼻腔清理时,特别是第一次复查时,由于鼻腔内仍水肿,分泌物也较多,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但大都在可忍受范围内。患者不要过分恐惧,万不可因为这些不适感而放弃复查,因小失大。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