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根除病毒后的纤维化改变特征
由于丙肝感染的隐匿性,很多慢性丙肝病人,在发现丙肝病毒感染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这部分患者自然很关心丙肝病毒清楚后肝脏的变化情况。
2016年6月1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调整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标准的通知》,《通知中》写明我国实施“发现即治疗”的艾滋病治疗策略,下面就一起来看看2016年艾滋病治疗的新进展吧!
年前年后又是浴池人满为患的时候,寒冷的天气大家都想去泡个温泉,蒸个桑拿殊不知这里的学问还真不小!一不小心就会染上各种疾病,例如让我们惊恐的淋病以及各种传染病!我们特别咨询了下医生,是不是泡温泉真的会传染淋病?
由于丙肝感染的隐匿性,很多慢性丙肝病人,在发现丙肝病毒感染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这部分患者自然很关心丙肝病毒清楚后肝脏的变化情况。
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该病对妊娠最大的危害是发生难以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该风险与病情程度相关。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其临床类型多样化,可表现为甲减、亚甲减或甲亢,以前二者更为多见,故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应进行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
丙肝病人出现转氨酶升高,说明病毒损害肝细胞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和乙肝不同,丙肝不存在健康带菌者的说法,只要体内有病毒,就一定会发生肝损伤,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肝硬化,肝癌等恶性后果。
众所周知,意外暴露乙肝病毒,可以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可是,丙肝目前没有疫苗,更没有什么“丙肝免疫球蛋白”,这就出现了难题,实话实说,现在对意外暴露丙肝病毒基本没有好的措施可以预防丙肝病毒感染。
由于常规体检中不含丙肝的检测,因此目前很多丙肝患者都是先发现肝功异常,后经详细检查后才发现是丙肝的,但肝功检查中只能反映转氨酶的情况,而丙肝患者肝功并不是所有人都出现异常,因此仅查肝功也可能出现漏诊。
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在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时和之后检测的肝脏硬度值(LSM)与肝细胞肝癌(HCC)的发生风险独立相关,治疗前患有进展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糖尿病以及获得SVR后LSM>12kPa的患者,发生HCC的风险明显增加。
孕妇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约为0.5%-3.6%。抗-HCV阳性母亲将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约为3.8%-14.3%。清除妊娠/育龄期女性HCV病毒是HCV预防及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