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种类 > 肺结核 > 与肺结核患者接触后怎么办

与肺结核患者接触后怎么办

2018-03-05 来源:生活与健康报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肺结核在过去是老百姓们谈之色变的“白色”瘟疫。现在,肺结核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仍有较高的感染率和发病率。

肺结核在过去是老百姓们谈之色变的“白色”瘟疫。现在,肺结核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仍有较高的感染率和发病率。

那么,身边有人得了肺结核,自己应该怎么办呢?记者采访了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常委、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科主任徐金田主任医师。

肺结核感染率、耐药率、合并艾滋病率高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后引起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肺结核的高发病率,高耐多药率,高合并艾滋病率三个问题合并在一起,作为肺结核防治工作中的最重要问题,亟需解决。而这三个问题,我国都存在。

我国的结核感染率非常高,约有40%人群被感染。一般认为,没有经过治疗的一位涂阳肺结核患者,一年会传染10到15人。

徐金田医师介绍,结核杆菌是一种对环境有很强抵抗力的致病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引起组织器官的炎症、增生和坏死。患肺结核后常常会出现咳嗽、咳、咯血、胸痛、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此外,病菌若在体内播撒至其他脏器也会造成相应的破坏,发生相应脏器的结核病变。

在我国肺结核的新发病例中大约5%是耐多药(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还有不少肺结核患者合并有艾滋病毒感染,这类双重感染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缺陷,极易引发结核杆菌在体内的播散,成为重症结核病,死亡率非常高。

身边发现肺结核患者莫要慌

当身边有人得了肺结核,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呢,与肺结核患者接触后一定会被传染吗?

徐金田医师指出,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传播,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飞沫传染”。例如,与肺结核患者面对面交谈;肺结核患者打喷嚏、咳嗽、吐痰等也会讲病菌带入空气中,传染给旁人。

与肺结核患者接触后会不会感染,感染的几率有多大,与接触肺结患者的排菌量、与患者间的接触距离、时间以及接触时环境的通风状态有关。

“有些肺结核患者在说话、咳嗽、打喷嚏时排菌量大,传播几率就大,排菌量小或者几乎不排菌时,传播的几率就小;正常人群与患者间的接触距离越近,接触的时间越长,被感染的几率就越大;如果与患者接触时正处于通风状态良好的环境中,被感染的几率也会相应降低。”徐金田医师解释。

另外,相对于高感染率,肺结核的发病率是比较低的。“肺结核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关联最大的是被感染者免疫功能功能的强弱。如果自身的抵抗力比较强,则会降低被感染的几率或即使被感染也不会发病。”徐金田医师指出,结核杆菌有一定潜伏期,被感染不代表一定会发病,某些免疫力强的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功能消灭病菌,而免疫力差的人可能不幸中招。大多数健康人群接触结核杆菌后并不会发病。

不过,为了早发现早治疗,与肺结核患者(特别是痰菌阳性)接触后,建议去结核定点医院做结核病筛查。检测的目的一是为了检测是否被感染,二是为了检测是否发病。早检测既能早发现、早治疗,更能及时阻止再传染他人。

另外,徐金田医师提醒,肺结核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发热(多发生于下午、傍晚的低热)、盗汗、乏力、消瘦也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不过这些症状并不典型,因而如果上述症状持续两周以上不见好转时,应警惕肺结核的可能性,尽早到医院进行相应检测。

治疗与预防双管齐下

徐金田医师指出,肺结核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并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点是早期治疗,越早治疗预后越好。第二点是联合用药,多种抗结核药联合使用可以提高疗效,降低耐药性产生的几率。第三点是规律用药,用药的时间、药量应遵循医嘱,避免漏服药物或错服药量。第四点是适量,药物剂量太小不能杀灭结核菌,并容易诱导体内的结核菌产生耐药,药物剂量过大又会增加毒副作用的发生,身体不能耐受。第五是全程用药,也就是说治疗的疗程不可随意更改、过早停药,以免影响疗效,导致肺结核病复发。

“肺结核第一次接受治疗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高。而第二次、第三次接受治疗的患者,耐药率会增加,治愈率则会相应降低。”

在预防肺结核方面,徐金田医师认为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的关键。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