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 五脏六腑功能是什么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脏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故为五脏。

详解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里的一味方剂,在生活中很常见。现在也有六味地黄丸的中成药。那么六味地黄丸有什么样的功效呢?又有哪些人群是不适合使用的呢?下面健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关于六味地黄丸的知识。

最新发布
2017-03-06

他,从医60载深悟《黄帝内经》,这样评价国人的养生之道!

《内经》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即安静之意,虚无即不存杂念。熊老认为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是养生的重要法则。简而言之,恬淡虚无是指思想清净、没有杂念,只有做到这一点,人们才能保持精气和神气内守,健康无病。

2017-03-06

《黄帝内经》:百病生于气,这里的"气"是指......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仅是防治抑郁症的重要手段,还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条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认为,人有情绪是本能,人能管理控制情绪是本领。人人都要认识本能,更要不断提高管理控制情绪的本领。

2017-03-02

灵芝--古代《本草纲目》记载+现代科学研究双层表明其对人体的高效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灵芝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其中有效成份可分为十大类,包括灵芝多糖、灵芝多肽、三萜类、16种氨基酸(其中含有七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甾类、甘露醇、香豆精苷、生物碱、有机酸(主含延胡索酸),以及微量元素Ge、P、Fe、Ca、Mn、Zn、等。

2017-03-01

如何判断中医的好坏

相对来说,对于普通人,中医的许多治疗方案可能会比西医更难理解,我们只能用心去感受,首先感受的就是医生这个人,然后就是TA的一言一行,如果开方,通过看药方的书写,不用去读懂药方,我们也能有更多的认识。

标签: 中医 药方 判断 
2017-02-27

中药典故—被迫“改名换姓”的中药

药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名为“薯蓣”。到了唐代,为了避讳唐太宗(李豫)之讳(因“蓣”与“豫”同音),改名为“薯药”。到了宋代,又为了避讳宋英宗(赵曙)之讳(因“薯”与“曙”同音)而改名为“山药”,并一直沿用至今。

标签: 山药 玄参 玄明粉 
2017-02-27

《金匮要略》序文

仲景之书是在大疫流行、战事频仍的背景下著成的。又因其亟待疏方救治,加之雕板印刷术尚未发明,传抄讹误在所难免。若非确实效宏实用,是很难流传下来的。

2017-02-27

《伤寒论》?序

大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五行运动不圆,偏见之气也。五行各一,惟火有二,故曰六气。二火者,君火运行,重在上升;相火运行,重在下降。相火由秋降人水中,再由春升上,乃为君火。而君火又随相火下降。名曰五行,其实六行。木气偏见,则病风。

2017-02-27

《黄帝内经》简介

首先应该指出,《黄帝内经》肯定不是黄帝所作,纯属后人伪托。这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我国医药文化发祥甚早。

2017-02-27

伤寒论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①。若发汗已,身灼热②者,名风温③。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④,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⑤;若被火⑥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⑦,时瘈疭⑧;若火熏之⑨,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2017-02-27

金匮要略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标签: 金匮要略 发病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