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文化
精选文章

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 五脏六腑功能是什么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脏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故为五脏。

详解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里的一味方剂,在生活中很常见。现在也有六味地黄丸的中成药。那么六味地黄丸有什么样的功效呢?又有哪些人群是不适合使用的呢?下面健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关于六味地黄丸的知识。

最新发布
2014-07-01

近代名医--冯泉福

冯泉福,号雨田,北京人,生于1902年,卒于1989年。其祖、父二代皆业医,精通小儿捏积术。冯氏幼承家学,20岁时随父学习捏积,为冯氏捏积术的传人。

标签: 近代名医 冯泉福 
2014-07-01

近代名医--沈仲圭

沈仲圭,浙江杭州人,生于1901年,卒于1987年。1918年拜王香岩为师。1928年,任教于上海南市中医专门学校。1930年,在上海国医学院任教。1932年,在中国医学院任教。

标签: 近代名医 沈仲圭 
2014-07-01

近代名医--秦伯未

秦伯未,名之济,号谦斋,上海市人,生于1901年,卒于1970年。其祖父秦迪桥为晚清名医,其父秦锡祺为清末民初儒医。秦氏幼承家学,雅好诗词、书法、国画与金石。

标签: 近代名医 秦伯未 
2014-07-01

近代名医--卢英华

卢英华,义名显贵,山东省昌邑县人,生于1901年,卒于1984年。著名按摩专家。1931年,拜宏衍寺乐禅方丈为师学习气功及按摩术。1933年,考取医师资格,正式挂牌行医。

标签: 近代名医 卢英华 
2014-06-30

“儒医”是古代对中医最高评价

儒医始称于宋代。“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宋会要辑稿》)宋·洪迈 《夷坚甲志·谢与权医》:“有蕲人谢与权,世为儒医。”清·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刘大成》:“文登生员刘大成 以儒医耆德,为乡党所推,董修学宫。”邹韬奋 《无所不专的专家》:“医生原是一种很专门的职业,但在医字之上却加一个‘儒’字,称为‘儒医’,儒者是读书人也。

2014-06-30

中医里起死回生的来历

人们常用“起死回生”这个词来形容医生的高超技艺。有些病家有时为了感谢医生,送上一块“扁鹊再世”的横匾,也是颂扬医生医技高超的意思。

标签: 中医 起死 回生 来历 
2014-06-30

朱肱:研究《伤寒》第一人

朱肱,字翼中,又名亦中,人称“朱奉议”,自号无求子,晚年更号大隐翁,北宋末年归安(今湖州)人。周密《齐东野语》载曰:“肱,祖父名承逸,为湖州孔目官。

2014-06-30

近代名医--刘寿山

刘寿山,名泉,字寿山,北京市人,生于1901年,卒于1980年。自幼随舅父学习针灸,19岁拜文佩亭先生(受学于桂香王,均在“上驷院”任职,供奉于清廷)为师。注重武术健身,在继承文老整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证体会

标签: 近代名医 刘寿山 
2014-06-30

近代名医--时逸人

时逸人主张中西医相互结合,他将中西医病证分别类比归纳,用中西医两种术语描述症状,用中医理论阐释病机,用西医理论解释病理,中西医双重诊断,再根据不同疾病,或专以中药治疗,或以中药为主辅以西药,或中西药并重。

标签: 近代名医 时逸人 
2014-06-30

近代名医--钱伯煊

钱伯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1896年,卒于1986年。出身世医家庭,祖上三代业医。幼读私塾,饱览经史。16岁师从清末御医曹沦洲之子曹融甫学习,20岁随父习医。22岁悬壶苏州,尤擅妇科。

标签: 近代名医 钱伯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