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生活 > 中医养生 > 盘点历史上为吃操碎心的大神!

盘点历史上为吃操碎心的大神!

2018-09-08 来源:中医出版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意思就是,很久很久以前,人民住在山洞里,吃草啃树,喝鸟兽的血、吃鸟兽的肉,然后再穿它们的皮毛。住在河边的人就生吃鱼鳖、田螺之类的水货,又腥又臊,所以胃肠病就很多。

说起吃,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主意。如果入了中医的门,那就会对吃更加讲究,因为中医有个词:食疗。食疗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国的饮食和医药文明同步产生的。

有食疗之前的中国人吃啥?

据三国时代的学者谯周《古史考》所说:“太古之初,人吃露精,食草木实,穴居野处。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饮血茹毛;近水则食鱼鳖螺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

意思就是,很久很久以前,人民住在山洞里,吃草啃树,喝鸟兽的血、吃鸟兽的肉,然后再穿它们的皮毛。住在河边的人就生吃鱼鳖、田螺之类的水货,又腥又臊,所以胃肠病就很多。

这种生活,想想都过于生鲜了。但是这个时代经历了很久很久,我们的祖先不知道是如何熬过这段漫长岁月的。直到伟(zī)大(shēn)圣(chī)人(huò)神农氏的出现。

据《淮南子·修务训》所说:“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燥湿肥膺高下之宜,尝百草之滋味,使民知所避就。”

在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吃才能让自己身体更好的上古时代,神农氏毫无疑问是掌握黑科技的人。神农氏,就是我们自称“炎黄子孙”的炎,称为炎帝。为啥叫“炎”?炎就是火。你想想看,大家都只知道啃生肉吃生果的时候,炎帝这边的人就可以驾驭火这个东西,亮闪闪地把肉烤熟,其他部族一定会惊叹还有这种操作。神农氏一族掌握的科技很多,例如种地、陶器,当然还有本草。食物和药物的结合,就是从神农氏时代开始的。要不然他能和黄帝一起成为我们的祖先代表?

不过没有合适的器具,再好的食材也做不出来啊。

据《战国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

说明我国早在4000多年的夏禹时代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

大禹的重孙少康(也叫杜康),年幼时因为政局的混乱流落到民间,经常吃剩饭,结果天资聪颖的他在某次吃剩饭的时候吃出了美味,后来经过研究,整理出了一套神奇的酿酒技术,等他终于登基成为王,这套技术也得到了广泛推广,酒作为奇妙的饮食就算是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到了殷商时代,喝酒已经成风了,现代考古发现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出土的200多件青铜器,其中70%为酒器。

大家不要小看制酒,这个过程演化出来很多意想不到的神奇,麴、醋、酱、豆豉、饴等副产品都是这么衍生出来的,这些当作调味品的食物,也是药食两用物品。

伊尹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云:“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伊尹是夏朝末年的一个厨师,有一次得到商王成汤的接见,于是谈了治理国家应该采取“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思路,拿做饭当例子。商王听了感觉很舒爽,于是提拔了伊尹。于是伊尹完成了从厨师到丞相的华丽转身。而从神农氏开始流传的各种散在的医学知识,被伊尹整理成为一本《汤液经法》,当然现在是看不到了,但是张仲景的《伤寒论杂病论》应该从中吸取了不少营养。所以张仲景的文字里就有很多食治的内容。

食疗专述起于谁?

孙思邈,人称药王。

他是中国第一个在写书的时候把“食疗”列为专篇的人,这篇叫做《千金要方·食治篇》。

关于怎么能吃,怎么不能吃,孙思邈都有讲到,“夏至以后,迄至秋分,必须慎肥腻、饼臛、酥油之属”“服大豆屑忌食猪肉”“一切诸肉,煮不熟生不敛者,食之成瘕”。

说起来药王也是修行之人,对吃怎么就这么上心呢

如果说孙思邈还只是给了食疗一本书的一个专篇,那么同样是唐朝人的唐朝人孟诜写了这本书,写成了食疗的第一篇专著的《食疗本草》。这就又划时代了。孟诜对有作用的食物做了精细的划分。比如同一种食物,部位不同,作用也不同,同样是猪,“猪肾,主人肾虚,不可久食”“猪肚,主暴痢虚弱”。比如同一种食物,采取的季节不同,作用也不同,同样是獐肉“其肉,八月止十一月食之,胜羊肉。自十二月止七月食,动气也”。真是为我们怎么吃的好操碎了心。

我们的文明是开放而海纳百川的文明,光本土的早晚是不够吃的,那就得吃向海外。

正巧,元朝是一个纵横四海的时代,流入中国本土的各国各族食物就异常丰富了。连皇帝都眼花,元世祖忽必烈同志,就参考古代的做法,设置了饮膳大臣四人,专门负责宫廷的食疗。后来有位来自西域的忽思慧同志就担任了饮膳大臣的职务,看遍、吃遍天下饮食之后,他决定写本书,专门记载上供用的珍奇异膳,汤饮膏煎之制法,诸家本草名医之方术,日常之果菜谷肉补益有效者。这本书叫《饮膳正要》,收载了蒙、汉、回、藏等各民族的习用食品,如回回豆子、回回葱、哈昔呢(新疆产)、咱夫兰、乞里麻鱼、阿八儿忽鱼、八担杏、必思答、马思答吉、回回青、八檐仁、赤赤哈等,这些食

品在其他食疗类本草甚至本草书中都是罕见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忽思慧

忽思慧还把常用天然食物、食品按自然属性划分为米谷、兽品、禽品、鱼品、果品、菜品、料物等7类。共介绍了230种单味食品之性味、良毒、功效、宜忌等。重视食性,将食性细划,分为平、大寒、寒、微寒、小寒、大暖、温、微温、大热、热、冷、凉等12个不同的等级。而且还依据中医理论做了很多说明,以指导我们,比如。食忌的记述多详实而切用,如在“乳母食忌”中有“子有疥癣、疮疾、疮疡,乳母忌食鱼、虾、鸡、马肉、发疮之物”,如果小婴儿有皮肤病,那么奶妈就要注意有些食品不能吃,否则会影响婴儿,这对于调理养护有重要意义。

《汉书.郦食其转》云: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古人都如此重视吃,何况作为吃货的书生呢(捂脸中)?再者食物是世间少有的能给人带来纯粹幸福而又容易得到的宝物(下面不要扔鸡蛋,我知道我是为自己找理由吃)。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几味药食两用的中药。

绿豆

绿豆Vignaradiata

绿豆首载于《首华子本草》。

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绿豆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尿。

绿豆既能清热解毒又能解药石之毒,用治疮痈肿痛及药石之毒。

绿豆炖南瓜

绿豆并不陌生,也是家庭必备品,炎炎夏日之时,可是一味平价消暑利器,老板来一碗绿豆汤,书生先干为敬。还有一道夏日甜品必须安利,南瓜炖绿豆,先将南瓜洗净炖熟再加入绿豆炖至绿豆开苞,也就是破壁。放凉后,夏日午睡后来一碗,神清气爽。

鱼腥草

蕺菜Houttuyniacordata

鱼腥草,首载于《名医别录》。

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

鱼腥草“顾名思味”,它的味道的确是一股浓浓的鱼腥味,只能说略酸爽。

蕺菜Houttuyniacordata

曾几何时,书生抱着一小盆鱼腥草乘坐高铁,欲带回去好生照顾,在高铁上差点被举报,旁边乘客一脸嫌弃的看着我。所以,它的味道,你懂得。虽然味道是磕碜了点,但它可是被称为中药抗生素,还制成了中药制剂鱼腥草注射液,用治肺脓疡、尿路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等等,虽然此后因不良反应而被叫停,但其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不能因噎废食,在此按下不表。

折耳根炒肉

除此之外它还是四川、云南、贵州响当当的一道美食—凉拌折耳根。“折耳根”是贵州苗家人的叫法,其实就是鱼腥草。

凉拌折耳根

在苗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若是爱他,就给他吃折耳根;你若是恨他,也给他吃折耳根。”

折耳根有特异气味,营养价值较高;含有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同时含有甲基正壬酮、羊脂酸和月桂油烯等。特别是新鲜的折耳根,当地人很喜欢将其做成凉拌菜。

当然折耳根不仅限于凉拌,折耳根炒腊肉,折耳根炖鸡汤,等等。

书生只吃过凉拌折耳根,至于味道嘛,第一次吃的时候一言难尽。第二次吃就爱上了那“销魂”的味道,跟榴莲有一拼啊,没错,就是这么重口。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