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痛的三合汤
三合汤组成:高良姜6~10克、制香附6~10克、百合30克、乌药9~12克、丹参30克、檀香6~9克(后下)、砂仁3~5克。
功能:温中和胃,散郁化滞,调气养血。
主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他治胃痛药无效者。舌苔白或薄白,脉象弦或沉细弦,或细滑略弦,胃脘喜暖,痛处喜按,但又不能重按,大便或干或溏,虚实寒热症状夹杂并见者。可包括西医学各种慢性胃炎(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粘膜脱垂、胃神经官能症以及胃癌等所致的胃痛。
组方医理:本方是以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三个药方组合而成,故名“三合汤”。
其中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组成,主治肝郁气滞、胃部寒凝所致的胃脘疼痛。良姜辛热,温胃散寒,《本草求真》说:“同香附则除寒祛郁”;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理气行滞,利三焦,解六郁,李杲曾说它“治一切气”,“消食下气”。二药合用,善治寒凝气滞胃痛。寒凝重者,重用高良姜,因气滞而痛者,重用制香附。
百合汤由百合、乌药组成,主治诸气膹郁所致的胃脘痛。百合性味甘平,主入肺胃,降泄肺胃郁气,肺气降,胃气和,则诸气俱调;配以乌药快气宣通,疏散滞气,温顺胃经逆气。二药合用,既能清泄肺胃郁气,又能防止百合平凉之性有碍中运,再参《本草经》说:百合能“补中益气”,王好古说乌药能“理元气”,故本方更适用于日久不愈,正气渐衰之证。
丹参饮为丹参、檀香、砂仁三药组成,是治疗心胸、胃脘疼痛的有效良方。其中丹参味苦性微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吴普本草》说它“治心腹痛”;檀香辛温理气,利胸膈,调脾胃,《日华子本草》说它“治心痛”;砂仁辛温,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三药相合,以丹参入血分,又配以檀香、砂仁,既能活瘀滞,又能理胃气,再兼丹参功同四物,砂仁兼益肾“理元气”、“引诸药归宿丹田”,故对久久难愈、气滞血瘀、正气渐虚的胃脘痛,不但能够活瘀定痛,并能养血、益肾、醒脾、调胃。
以上这3个药方相合,组成三合汤,则既主气又主血,既主寒又主滞,治疗心腹诸痛,既能治病,又能益人,功效全面。
加减运用:胃脘痛以寒凝为主,遇寒痛重,得暖则舒,苔白,脉缓或沉弦,证属胃寒盛者,可减丹参为20克,加砂仁为6克,高良姜用10克,再加吴茱萸5克、干姜3克。
兼有胸脘发闷,泛恶吐水,喜干食,不欲饮水,舌苔白腻,便溏脉濡,证属中湿不化者,可加陈皮10克、半夏9~12克、茯苓10~15克、木香6~9克、煅瓦楞10克。
兼有右胁或两胁胀痛或隐痛,情绪不佳则胃痛加重,喜长吁、嗳气、大便时干时软,脉象沉弦或弦细,证属肝郁犯胃者,可轻用高良姜,重用香附,再加柴胡9克、厚朴10克、炒川楝子10克、绿萼梅5克、白芍10克,把檀香改为9克。
兼有口苦、舌苔微黄,虽思冷饮食,但食冷物痛又加重,胃中似有灼热感,脉略有数象,证属标热本寒者,减高良姜为5克,加炒川连6克,炒黄芩9克,千年健12克,去砂仁。
兼舌红无苔,口干不欲饮水,饭后迟消,大便少而涩或干燥,证属中焦气化不利,津不上输者,可加知母9克、焦三仙各9克、香稻芽10克、葛根9克。
大便色黑,潜血阳性者,加白芨9克、生藕节15~30克、茜草炭12克,减良姜为5克。
舌红无苔,口干,喜稀饮食,夜间口渴,胃中有灼热感,食欲不振,大便干涩不爽,脉象沉细数或弦细略数,证属胃阴不足者,可减高良姜为3克,去砂仁,加沙参9克、麦冬6克、知母9克、白梅花3克。
验案举隅:赵某某,女,55岁,家庭妇女。1983年12月初诊。胃脘痛已经15年,时常隐痛,曾在几家医院诊治,去年经X线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诊断为:(1)胃溃疡病;(2)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经服中西药治疗均只能取效于一时,并且停药即胃痛隐隐,常年不断,时轻时重。近半个多月来胃痛又加剧,喜暖怕凉,喜热饮食,不吐酸,偶有嗳气,胃部喜按,喜热熨,痛重时波及两胁下痛,食纳不甘,大便略干,小便正常,睡眠欠佳。舌苔白,脉象右手弦略滑,左手沉滑略细。
综观脉症,知为久病不愈,气血乖乱,中焦虚寒,右脉见弦,痛及两胁,又知肝来乘之。四诊合参诊为久治难愈的胃脘痛,中焦虚寒证。治宜温中和胃,化滞散郁,抑木扶土,调气养血,以三合汤加味治之。
处方:高良姜10克,吴茱萸5克,干姜6克,制香附10克,百合30克,乌药12克,丹参30克,檀香9克(后下),砂仁6克,桂枝9克,白芍15克,白蒺藜10克,炒川楝子10克,焦三仙(山楂、神曲、麦芽)各9克,7剂。
药后,胃痛已止,食纳渐增,舌苔化薄,惟睡眠尚不好,一夜睡不到4小时,右手弦象略缓。上方去干姜、白蒺藜、川楝子,加半夏10克、北秫米12克、茯苓18克、远志12克,7剂。
三诊时,胃痛完全消除,食纳佳,精神好转,睡眠已正常,胃部已不怕凉,舌苔薄白,两手脉沉略滑。上方去焦三仙、吴茱萸,加厚朴10克、焦白术6克、广木香5克,14剂。
药后胃痛一直未再发作,面色光润,精神焕发,食睡正常,感到气力亦有增加,舌脉均正常。处方:百合30克,乌药12克,良姜9克,香附10克,丹参30克,檀香6克(后下),砂仁5克,炒鸡内金9克,炒枳实9克,焦白术6克,10剂。
5个月后追访,胃病未作,钡餐透视胃溃疡愈合,萎缩性胃炎减轻。
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均为治疗胃脘痛的古方,但每方又各有特长。把这三个方合为一方,共冶其所长为一炉,并互纠其短,发挥他们治疗胃脘痛的共济作用,故在临床上常常出现令人难以想象的奇效。三合汤确是治疗胃脘痛非常有效的经验方。我应用几十年,愈人无算,谨供同道们参考选用。
舒气、化瘀、逐寒止痛。用于胃寒痛,胃气痛,食积疼。
健客价: ¥6.5兰索拉唑胶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康复新液:通利血脉,养阴生肌。内服:用于瘀血阻滞,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以及阴虚肺痨,肺结核的辅助治疗。外用: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
健客价: ¥478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症状控制 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且 -愈合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 -防止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 需要持续NSAID治疗的患者 -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治疗相关的胃溃疡治疗
健客价: ¥420制酸止痛,理气化瘀,温中健脾,收敛止血。用于胃酸过多,胃脘痛,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慢性胃炎。
健客价: ¥11理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胃炎、胃酸过多、胃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健客价: ¥7.5铝镁加混悬液:中和胃酸药。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胃酸过多引起的返酸、烧心、疼痛、腹胀、嗳气等症状。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吻合口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胃泌素瘤)。
健客价: ¥690铝镁加混悬液:中和胃酸药。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胃酸过多引起的返酸、烧心、疼痛、腹胀、嗳气等症状。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吻合口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胃泌素瘤)。
健客价: ¥690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刺痛,暖气吞酸,食欲不振;浅表性胃炎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
健客价: ¥46苗医旭嘎怡沓痂,替笨挡象江苟给赖拿,精嘎瑶粘拿,江给苟,扎嘎,蒙杠抡,布兜江苟及,江苟给考巧。 中医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刺痛,嗳气吞酸,食欲不振;浅表性胃炎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
健客价: ¥28制酸和胃,疏肝止痛。用于肝胃不和之胃痛或高本性消化溃疡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7舒肝和胃。用于慢性胃炎,胃脘胀痛。
健客价: ¥23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健客价: ¥18泻火解毒,除湿止痢。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胃炎。
健客价: ¥37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反酸。
健客价: ¥13温中醒脾,和胃降逆,芳香化浊,消导化食。用于萎缩性胃炎,浅表胃炎及其他性胃炎,胃窦炎及伤食湿重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
健客价: ¥15温中醒脾,和胃降逆,芳香化浊,消导化食。用于萎缩性胃炎,浅表胃炎及其他性胃炎,胃窦炎及伤食湿重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
健客价: ¥9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健客价: ¥18泻火解毒,除湿止痢。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胃炎。
健客价: ¥12温中醒脾,和胃降逆,芳香化浊,消导化食。用于伤食湿重引起的胃脘痛,泛酸,恶心及消化不良。
健客价: ¥12温中醒脾,和胃降逆,芳香化浊,消导化食。用于伤食湿重引起的胃脘痛,泛酸,恶心及消化不良。
健客价: ¥16适用于治疗与胃酸有关的胃部不适用症状(如胃疼、胃酸、胃胀、胃烧灼、酸性嗳气、饱胀等)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病,神经性消化不良;预防非甾体类药物,化疗药物等引起的胃黏膜损伤。
健客价: ¥53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反酸,也可用于慢性胃炎。
健客价: ¥13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健客价: ¥24温中醒脾,和胃降逆,芳香化浊,消导化食。用于伤食湿重引起的胃脘痛,泛酸,恶心及消化不良。
健客价: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