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疾病 > 中医儿科 > 孩子总是尿床,是疾病还是习惯?

孩子总是尿床,是疾病还是习惯?

2017-08-10 来源:成都西南儿童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临床上一般小儿在2-3岁的时候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就发育成熟,能在睡眠中醒来排尿。过了5岁还尿床的就可以诊断成遗尿症。

  孩子总是尿床,是疾病还是习惯?

  尿床可能是一种病

  遗尿俗称尿床

  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入睡后还不能控制排尿,从而不自觉的尿床。

  临床上一般小儿在2-3岁的时候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就发育成熟,能在睡眠中醒来排尿。过了5岁还尿床的就可以诊断成遗尿症。

  除了小孩子,成年人也可能会出现尿床的情况,而且绝大部分的成年人尿床的都是因为说在做梦的时候梦见找厕所,找到了自然就尿了,可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一般成年人尿床,大多数都是说做梦在找厕所,找到厕所就开始方便,但却不知道自己在梦中,所以会尿床。

  其实成年人尿床,大多是从小就有遗尿症状,家人没有重视,而拖延至今的。

  还有的老人总说小孩子不能玩火,如果玩火的话,晚上就要尿床!这其实是没有什么依据的,都是大人为了小孩的安全不让小孩玩火儿编造出来吓唬小孩子的。

  还有的奶奶看见小朋友尿床会说:哪个小孩不尿床的?我孙子尿床证明我孙子厉害,以后肯定有出息!

  这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迷信思想。

  习惯性遗尿会使孩子虚弱,影响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经常尿床还会给家庭带来烦恼。

  遗尿应尽早治疗,大约有2%的遗尿症患儿因未及时治疗而持续到成年甚至终生。(下方有投票,大家可以参与投票,或回复评论发表看法)

  遗尿症的临床分型

  (1)昼夜尿频型:夜尿次数多,经常>1次,伴有白天尿频。病理机制是膀胱排尿机能调节障碍。

  (2)觉醒障碍型:觉醒障碍突出,白天无尿频。病理机制是神经传导功能调节障碍。

  (3)夜间多尿型:夜间尿量多,但是尿床的次数不多,白天无尿频。病理机制是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功能调节障碍。

  (4)混合型:①昼夜尿频+觉醒障碍,②昼夜尿频+夜间多尿,③觉醒障碍+夜间多尿。

  遗尿症的危害

  小儿遗尿危害众多,会导致儿童五液(尿液、汗液、津液、血液、精液)失常,五脏(心肝脾肺肾)失调。

  主要危害:生长发育、心理、智力等影响尤为突出。

  (1)影响生长发育:个子长不高,牙齿不坚固或是出牙晚,患者较瘦弱,有的个别孩子也会出现虚胖的情况。

  (2)影响到成年后的生殖功能:小阴茎、小卵巢、不孕、不育等。

  (3)影响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易感冒、咳嗽

  (4)影响胃肠功能:面色萎黄,偏食、厌食,大便秘结等。

  (5)其他:皮肤干燥,营养不良,多汗,手脚心热、四肢发凉或腿软无力等。

  (6)心理状态:自卑、内向、不和群、无自信心、急躁易怒、胆小、焦虑多疑、甚至攻击行为。

  (7)影响社交能力:生活散慢做事无计划,理解力差,工作能力低,不愿交朋友,有的出现自闭倾向,严重者发生精神抑郁症

  遗尿症的注意事项

  禁食或少食

  1、巧克力、可乐。

  2、辛辣、刺激性食物。

  3、多盐、糖和生冷食物。

  4、玉米、薏仁、赤小豆、鲤鱼、西瓜。

  5、白天限制饮水。

  注意事项

  1、调整饮食:每天下午4点以后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质,宜偏干些,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应该使孩子生活、饮食起居有规律。

  2、应避免孩子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唤醒起床小便。睡前不宜过分兴奋,应养成孩子按时睡眠的习惯,睡前家长不可逗孩子,不可让孩子兴奋,不可让孩子剧烈活动,不可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片,以免使孩子过度兴奋。

  3、临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净,要养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排干净彻底的习惯,以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应尽可能在睡前给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适入睡,这样可以减少尿床。

  4、即时更换湿的被褥衣裤,孩子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后,应及时更换,不要让孩子睡在潮湿的被褥里,这样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必须指出:遗尿可使孩子害羞、焦虑、恐惧和畏缩。如果家长不顾及患儿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等手段,会使患儿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会加重。对待遗尿症患儿,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