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小关节,反复发作,且呈对称分布,早期可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治疗可见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目前尚无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但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与环境因素也存在密切关系,且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物质的释放或活化可能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
本病属中医“痹病”“历节”等范畴,病变部位在筋骨关节,多以正气不足为本,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或痰浊瘀血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筋骨关节酸楚重着、疼痛麻木或屈伸不利、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针对本病,张吉教授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针灸治疗:督脉三步三层法:督脉三层与病因、局部针刺取穴的三步取穴法
第一步:以壮督兴阳、扶正祛邪、祛风胜湿为法。取督脉以补阳,再按病变的上、中、下三层,分三层取穴。第一层为大椎及其相应夹脊穴,第二层为至阳及其相应夹脊穴,第三层为命门及其相应夹脊穴。
第二步:按病因取穴法。行痹取风池、风府,以祛风胜湿、蠲痹扶正;痛痹取关元、气海以补元阳、祛寒胜湿;着痹取风市、阳陵泉通经脉、温阳祛风胜湿;血瘀痹加血海、地机通脉活血;肾虚痹取曲泉、照海温肾壮阳,阴虚明显加太溪,阳虚明显加复溜,心肾阳虚加大陵、神门。
第三步:据病痛部位循经选穴。病痛累及颈项部者,加风池、天柱;累及肩部者,加患侧肩前、肩髎;累及背部者,加身柱、腰阳关;累及肘部者,加患侧曲池、小海;累及前臂者,加患侧郄门、外关;累及腕部者,加患侧外关、腕骨;累及腰部者,加肾俞、大肠俞;累及膝部者,加患侧膝眼、阳陵泉;累及踝部者,加患侧申脉、丘墟。
中药治疗:自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方
组成:独活、桑寄生、青风藤、海风藤、制川乌、炙黄芪、丹参、炙甘草。
加减:伴上肢关节肿痛者,加片姜黄、桂枝;下肢关节肿痛者,加怀牛膝、杜仲、川续断;全身关节肿痛者,加威灵仙、桃仁、红花;纳差者,加焦三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鸡内金;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秦艽、海桐皮。
验案精选
吴某,女,41岁。2006年5月31日初诊。
主诉: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2年,加重3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小产后出现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以右手关节、膝关节疼痛明显,肿胀不明显,足踝关节发凉。伴汗出多。月经错后1周,量少,有痛经。查类风湿因子(RF)35IU/mL,抗“O”(+),C-反应蛋白54mg/dL。
刻下症: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以右手关节、双膝关节明显,无明显肿胀,足踝关节发凉。出汗多,恶风,神疲乏力,气短,纳寐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中医诊断:行痹,属气虚血弱、寒湿凝注型。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
治法:补益气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处方:
①方药:独活12g,桑寄生12g,青风藤12g,海风藤12g,威灵仙12g,穿山龙12g,丹参15g,当归12g,桂枝6g,炙黄芪20g,防风12g,炒白术12g,桑椹12g,香附12g,郁金12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②针刺:风池、大椎、肩贞、心俞、督脉、肾俞、阳陵泉、悬钟、足三里,留针30分钟,隔10分钟行1次针。
二诊:关节游走疼痛有所减轻,右手关节疼痛仍有,汗出仍多。前方加党参15g,川乌6g,浮小麦8g,肉桂6g,秦艽10g,鸡血藤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针刺同上。
三诊:关节疼痛明显好转,右肘关节痛有所减轻,膝关节疼痛仍持续,月经正常,痛经轻。查RF15.3IU/mL,抗“O”(-),C-反应蛋白(-)。处方:关节一号方加减:炒杜仲12g,川牛膝12g,穿山龙12g,威灵仙10g,桑枝10g,防风12g,炒白术12g,徐长卿10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患者针药并用治疗6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未见明显不适,恢复正常工作。随访3个月,患者病情稳定,未见复发。
按语
理:本病属中医痹病范畴,论痹首见于《黄帝内经》。风寒湿之邪伤及关节经络肌肉是发病的外在因素,而正气有亏或先天不足是引起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法:患者已是“六七”之年,天癸近竭,肝肾不足之时,又有小产病史,大耗气血,元气大衰,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气血虚少,无力抵抗外邪。风寒湿邪流注经脉,不通则痛,经脉久瘀耗伤气血津液。故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气血为法。
经:张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以壮督兴阳、扶正祛邪、祛风胜湿为根本大法。强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必须本于督脉。除此之外,张吉在临床上还喜用华佗夹脊穴,针刺夹脊穴时一般向内侧斜刺0.5~0.8寸。
药/穴:取青风藤、海风藤等藤类药,走窜之功较强,能通经活络。川牛膝有引药下行之功,且本身有通络之效。黄芪、防风、炒白术益卫固表,配合针灸疏通经络止痛,疗效更显。
术:正如《黄帝内经》曰:“气至而有效。”张吉在临床上特别强调气至,要求每针一穴,必取其相应针感。如针刺大椎、至阳、命门时,必须要求患者局部出现明显酸胀感。针刺曲池、足三里要求针感传至手足。针刺内、外膝眼要求整个膝关节出现明显酸胀感。并常用合谷透后溪,令针感传透患者满手等。遇难得气的患者,常用《针灸大成》中的十二字手法及下手八法等辅助针刺手法以催气行气,更以通关接气之法令针感接力传导。
益肺清化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气短、乏力、咳嗽、咯血、胸痛;晚期肺癌见上述证候者的辅助治疗。 生血丸:补肾健脾,填精养血。用于脾肾虚弱所致的面黄肌瘦、体倦乏力、眩晕、食少、便溏;放、化疗后全血细胞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600益肺清化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气短、乏力、咳嗽、咯血、胸痛;晚期肺癌见上述证候者的辅助治疗。 鸦胆子油软胶囊:抗癌药。用于肺癌,肺癌脑转移,消化道肿瘤及肝癌的辅助治疗剂。
健客价: ¥5000益肺清化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气短、乏力、咳嗽、咯血、胸痛;晚期肺癌见上述证候者的辅助治疗。 西黄丸(10瓶装):清热解毒,和营消肿。用于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等。
健客价: ¥4000主要治疗消化道肿瘤,对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有一定疗效。也可用于治疗乳腺癌、支气管肺癌和肝癌等。还可用于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等。
健客价: ¥29用于益气健脾,理气化痰,活血祛瘀合并化疗具有改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胃肠癌,乳腺癌,中医脾虚痰瘀证所致的气短,面色晄白,胸痛,纳谷少馨,胸胁胀满等症状 的作用,可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对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合并NP(NVB、PDD)及MVP(MMC、VDS、PDD)方案化疗时,在抑制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健客价: ¥2241、各型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2、头颈部癌、肺癌、各种软组织肉瘤、银屑病。3、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
健客价: ¥156解毒除痰,凉血祛瘀,消症散结。用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部转移癌,能够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体征,提高患者体质。
健客价: ¥60消徵化瘀。用于徵积,产后瘀血,少腹疼痛拒按,适用于属血瘀气滞型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及原发性肝癌。
健客价: ¥156鼻咽癌,肺癌,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
健客价: ¥78乳腺癌、肺癌、银屑病。
健客价: ¥34抗癌药。用于肺癌,肺癌脑转移,消化道肿瘤及肝癌的辅助治疗剂。
健客价: ¥67抗癌药。用于肺癌,肺癌脑转移,消化道肿瘤及肝癌的辅助治疗剂。
健客价: ¥95扶正固本,活血消症。适用于正气虚弱,瘀血阻滞,原发性肝癌不宜手术和化疗者辅助治疗用药,有改善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等症状的作用。在标准的化学药品抗癌治疗的基础上,可用于肺癌、胃肠癌、乳腺癌所致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脘腹疼痛或胀闷、纳谷少馨、大便干结或溏泄、或气促、咳嗽、多痰、面色晄白、胸胁不适等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健客价: ¥1301.各型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 2.头颈部癌、肺癌、各种软组织肉瘤、银屑病; 3.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癌。
健客价: ¥168培元固本,补益气血。与化疗配合用药,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肺癌、肝癌的疗效,可改善肿瘤患者的气虚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健客价: ¥158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邪扶正。配合放、化疗治疗肿瘤有增效、减毒作用;单独使用可用于不适宜放、化疗的肺癌患者的治疗。
健客价: ¥125抗癌药。用于肺癌,肺癌脑转移,消化道肿瘤及肝癌的辅助治疗剂。
健客价: ¥78抗癌药。用于肺癌,肺癌脑转移,消化道肿瘤及肝癌的辅助治疗剂。
健客价: ¥168抗癌药。用于肺癌、肺癌脑转移,消化道肿瘤及肝癌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85抗癌药。用于肺癌,肺癌脑转移,消化道肿瘤及肝癌的辅助治疗剂。
健客价: ¥112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和晚期子宫内膜癌,对肾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也有一定疗效。并可改善晚期癌症者的食欲和恶病质。
健客价: ¥951、各型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 2、头颈部癌、肺癌、各种软组织肉瘤、银屑病; 3、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癌。
健客价: ¥52破血消瘀,攻毒蚀疮。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等。
健客价: ¥118破血消瘀,攻毒蚀疮。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等。
健客价: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