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哪位?
惊蛰,古称“启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三候
第一候:桃始华
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第二候:仓庚鸣
仓庚,即黄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第三候:鹰化为鸠
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有人认为,鹰每年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已经不见迹影。只有斑鸠飞出来,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
意为春气温和,连鹰都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了。
惊蛰习俗
祭白虎
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吃煎饼、炒豆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惊蛰养生
衣
惊蛰时节,年轻人往往在早春时节就穿起了五颜六色清凉装,这种穿着其实对身体很不利。如果气温太低,特别是女孩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穿裙装,暴露在外的肢体会因为风寒的侵袭而出现麻木发凉、行动不灵、酸痛等不适,特别是膝关节外皮下脂肪少,缺乏保护,对冷空气的侵袭较为敏感,受寒后更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会引发关节炎。
因此,此时节在穿着上还是要注意保暖,以“捂”为主。
食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专家建议,可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多吃梨
我国民间有惊蛰日吃梨的习俗。这一风俗源于何时,如今已无迹可考,但惊蛰期间气候比较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因此通过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侵袭还是很有必要的。
《黄帝内经》中就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说法,意指人体正气强盛时,邪气不容易侵入机体,不会发生疾病。
其实不仅仅是吃梨,只要是能够生津润肺的食物,此时在日常饮食上都应增加,如银耳、春笋等。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另外,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等。
眠
春天时节,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专家表示,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另外可以睡前泡脚,不仅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提升睡眠质量,有效避免“春困”的发生。
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健客价: ¥675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健客价: ¥2698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健客价: ¥1199散寒镇痛,活血祛风,强筋壮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痹阻,肝肾不足者,症见关节冷痛、屈伸不利、腰膝酸软、下肢无力。
健客价: ¥65祛风湿、止痛。用于头痛,风湿痛,神经痛,扭伤及肌肉酸痛。
健客价: ¥9买2送阿胶糕
健客价: ¥298补气养血。用于气血两虚,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及贫血。
健客价: ¥350活血散瘀,温经镇痛。用于寒湿瘀阻经络所致风湿关节痛及关节扭伤。
健客价: ¥11活血,消炎,镇痛,对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用于关节扭伤及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
健客价: ¥3镇痛,消炎。用于风湿痛,关节痛,腰痛,神经痛,肌肉酸痛,扭伤,挫伤。
健客价: ¥11益气补血。用于久病体弱,气虚血亏。
健客价: ¥138益气补血。用于久病体弱,气虚血亏。
健客价: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