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疾病 > 中医内科 >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胃炎?

2017-06-07 来源:基层医生俱乐部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本型多由于久病致瘀,症见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拒按,按之痛甚,食后痛增,胃痛日久不愈,入夜尤甚,甚者呕血、黑便或有大便隐血阳性,面色暗滞,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慢性胃炎的分型论治

  肝胃气滞型治

  症见胃脘胀满而痛,痛窜两胁,胁肋胀满,痛无定处,时作时止,症状随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烦躁易怒,喜长叹息,嗳气频作,口苦嘈杂,泛酸恶心,或伴胸闷不舒,纳差腹胀,得嗳气或矢气为快,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本型多为慢性胃炎的早期、活动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活跃,胃肠功能紊乱,常伴胆汁反流,易发生胃排空障碍。

  治法及选方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可用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加减金铃子散加味。

  若痛引两胁,可加郁金、降香;引及脐腹作痛者,加乌药、木香;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以加强理气止痛;伴刺痛加丹参、乳香、没药。

  大便干者,加大黄。

  烧心吞酸者,加黄连、吴茱萸、乌贼骨、煅瓦楞以制酸。

  嗳气较频者,加旋覆花、沉香以顺气降逆。

  呃逆者加代赭石、竹茹。

  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生姜。

  若兼食滞、嗳腐,可加炒山楂、炒谷麦芽。

  若患者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嘈杂吞酸,舌红苔黄,脉弦数者,此为肝胃郁热,可用丹栀逍遥散和左金丸以疏肝泻热和胃。

  脾胃湿热型

  本型临床较为多见,病程缠绵,症见胃脘灼热胀痛,痛势急迫,脘腹痞闷,食少纳呆,恶心欲吐,口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身重困倦,小便短黄,大便黏滞,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本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最高,显示胃炎持续活动或急性发作,胃黏膜多呈充血、渗出、糜烂等。

  治法及选方治以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止痛。方用清中汤。该方具有清化中焦湿热的作用,适用于痛势急迫、胃脘灼热,口干口苦的胃痛。

  若身体困重,大便黏滞,此为偏于湿重者,加苍术、藿香、茵陈,或用藿朴夏苓汤合平胃散以燥湿醒脾;偏于热重者加蒲公英、黄芩、山栀清胃泄热。

  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可用黄连温胆汤以清热化湿,和中醒脾;若兼肝胆湿热,可加川大黄、芒硝、海金沙、金钱草。

  反酸加左金丸。

  大便秘结不通者,加生大黄通下导滞。

  恶心呕吐者,加竹茹、橘皮以清胃降逆。

  气滞腹胀者可加厚朴、枳实以理气消胀。

  纳呆少食者,可加神曲、炒谷麦芽等以消食导滞。

  若幽门螺杆菌阳性,可加黄连、蒲公英、大黄、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之药,必要时可联合西药治疗。

  若患者一方面表现为寒证,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另一方面表现为热证,时感灼热,口干苦,舌苔黄,此为寒热错杂证,予半夏泻心汤以辛开苦降,寒热并调。

  胃络瘀阻型

  本型多由于久病致瘀,症见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拒按,按之痛甚,食后痛增,胃痛日久不愈,入夜尤甚,甚者呕血、黑便或有大便隐血阳性,面色暗滞,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本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也较高,胃黏膜仍处于炎症活动期,表现为充血、肿胀、糜烂、出血,与微循环障碍有关,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