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疾病 > 中医骨科 > 读懂类风湿性关节炎:最熟悉的陌生人——类风湿因子。

读懂类风湿性关节炎:最熟悉的陌生人——类风湿因子。

2017-05-09 来源:风湿百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RF阳性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感染性疾病(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乙肝感染、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肝病、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

  一RF的发现及本质

  RF的发现

  最早报道RF的是Cecil等,1931年前后他们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具有凝集链球菌等细菌的作用。随后1940年,挪威医生Waaler在某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发现,后来纽约的一位医生Pick于1949年将这种凝集因子命名为RF并在临床中推广开来。

  1958年RF在血清中呈阳性被美国风湿病学会纳入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里。当然,与RF一起被列入诊断标准的还有“晨僵”“关节活动疼痛或压痛”“对称性关节肿胀”“皮下结节”“受累关节X线片改变”等。

  RF到底是什么呢?

  目前认为类风湿因子(RF)由于感染因子如细菌、病毒等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抗体,故又称抗抗体。常见的RF有I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目前临床检测的是IgM型RF。人体内普遍存在着RF,并起着一定的生理作用,如调解免疫、清除感染、清除体内循环免疫复合物等。

  其中IgM-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最多见,起主要作用,易于测定,所以我们一般检测的都是IgM-RF。

  二RF的临床意义

  RF的致病机理

  目前研究认为微生物如巨细胞病毒等感染激发了抗IgG抗体的产生也就是RF,RF与IgG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关节滑膜等组织,激活补体系统产生C5a和C5b-C9MAC,进而形成一个复杂的无法停止的「免疫激活环路」,逐渐造成滑膜、关节囊、软骨直至骨的破坏,使关节损伤甚至变形。

  RF阳性一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吗?

  没有那么简单。

  第一,RF结果,不应只看化验单上的阳性或阴性,而是看类风湿滴度的多少,RF的量超过一定的滴度时称RF阳性,RF正常范围0-20IU/ml,每个医院的检验科都有自己的阳性判断标准,不看滴度的RF没有参考价值,反会误导,滴度在1:64以上,才具有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意义。

  第二,正常人有5%左右的RF阳性率,老年人则更高些,达10%左右。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阳性率为60%~80%,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血清学标准之一,但特异性一般,因其也见于其他疾病和健康人。例如在年龄>75岁的老年人阳性率可达5%~25%。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家族中的成员可达5%~22%阳性率,但不一定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表现。

  第三,RF阳性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感染性疾病(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乙肝感染、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肝病、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

  RF阴性能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呢?

  答案是不能。因为RF有4种,一般只检测LgM型RF,所以RF阴性,只是代表LgM型RF阴性,但不代表LgA型、LgG型RF阴性,且这两种类型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更特异。如果您出现对称性多关节肿痛,但检查RF阴性,建议您到风湿科进一步检查。

  RF阳性不能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RF阴性也不能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结合临床综合考虑。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