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放松”、打出“内劲”,既是正确掌握太极拳动作规格,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的必备条件,也是太极拳家展示拳艺修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一、打太极拳为什么要放松
1、太极拳是一种在放松状态下进行的运动。心静体松、缓慢柔和、轻灵沉稳、连贯圆活的技术特点,只有在周身放松的前提下才能完成,这就决定了放松是打太极拳的第一要素。打太极拳需要放松,就像赛跑需要速度、跳高需要弹跳、推铅球需要力量一样。
2、只有放松才能使肌肤关节处处张开,周身通经活络、气血通畅,起到太极拳养生保健的作用。俗话说:“通者不痛,痛者不通”,就是这个道理。
3、只有在意念引导下的放松,才能使演练出的太极拳轻灵、沉稳、柔和,才能以意行气,打出太极拳的内劲,表现出太极拳的韵味。
二、什么是放松
松,是松开、解开,太极拳称为松静、松柔、松劲。松是指练拳时,在保持正确姿势的情况下,在心境清静的状态下,有意识地让心脏、全身关节和肌肉进行最大限度的整体放松,形成一种由内向外有机的放松整体。陈鑫在拳论中说:“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意思是说,练拳时要心境安静、动作柔缓、细腻,肌肉、关节、韧带没有一处不放松。
沉,意为下落、下降,太极拳称为沉静、沉稳。太极拳演练中的沉,是在放松的前提下,息心静意,气沉丹田,在形体上做到沉肩垂肘、松腰落胯,使之下盘稳固,两足有力,一代名师李稚轩比喻太极拳的沉犹如载重之船,上有重力下沉,下有浮力上承,有明显的沉稳之意。
松与沉足太极拳的两个要素,是统一的整体,故有松沉之说。松与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松是在沉的基础上的放松,沉是在松的前提下的沉实;没有沉的松是松懈、漂浮,没有松的沉是沉重、僵滞,所以松沉相因,松沉互济。
在演练中对松沉的整体要求是,舒松自然,庄重沉稳。
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头部:正直沉着,神贯于顶。
肩部:松沉下垂,两臂沉屈。
胸腹:舒松内含,气沉丹田。
腰胯:圆转自如,松静沉塌。
腿足:虚实分明,轻灵沉稳。
三、怎样学会放松
太极拳的放松是不容易培养起来,也是不容易坚持下去的一种素质。学会放松,必须知道打太极拳为什么要放松,增强学练放松的决心,知道什么样是放松。使学练放松做到有的放矢。
学会放松首先要做到心境清静、意念专一、排除杂念,用意念引导动作。用思维活动把握、支配和调控演练技术,使精神贯注到每一个动作细节,心静是放松的前提。
放松是由内向外的整体放松,必须先做到内松。内松是心松、意松、精神放松,有意识、积极地引导全身关节、肌肉、韧带放松。全身不该用力的地方毫不用力,全身没有一处不放松,逐步做到松的静、松的透,内松才是放松的主导。
腰是全身运动的枢纽,人体旋转、进退、虚实的变化、动作的转换全贯穿于腰的运动。腰松是放松的关键。
四、放松练习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放松是用意的、是积极振作的。不是漫不经心、消极疲沓的,不能把放松做成松软漂浮,也不能把内意收敛理解成无精打采,甚至闭目养神。
2、放松的练习要始终坚持“用意不用力”的原则,将由内向外放松贯穿练拳的始终,不能虎头蛇尾,打打就忘了放松,或打这套拳放松,打那套拳不放松。也要培养集体练拳、配乐练拳时的积极放松。
3、太极拳的动作是靠肌肉的伸展和收缩交替完成的,完成动作的力,在放松意念的引导下,应该是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就是太极拳的“内劲”。即在动作蓄发转换过程中要最大限度放松,在动作定势时应是沉稳、贯劲,但是这种沉稳是含蓄的,这种贯劲是轻灵而富于弹性的。
五、什么是太极拳的内劲
内劲是蕴于体内的一种劲,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周身关节、肌肉和韧带做以最大限度的放松,在演练动作的运行、蓄发、转换和定势中,以意引气,将在丹田处集聚的内气,运行到全身关节,送达肌肤,贯注于四梢,复归丹田。这样缠绕往来,循环不已,从而形成一种浑厚、松沉、富有弹性的内劲。
内劲是在保证完成动作规格,由内向外放松的前提下,演练者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太极拳演练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表现太极拳韵味的必备素质。
六、如何锻炼与培养内劲
1、意气为主帅
在太极拳演练中,用意念引导动作,用意念引导放松,也要以意行气,引导内气的集聚,引导内劲的运行。从而形成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行动,使之内外台一,开合有致。
《十三势行工歌》中说:“意气君来骨肉臣。”武禹襄解释为:“心为令,气为旗,意为帅,身为驱使”,都说明了太极拳“以意行气”,由内向外的道理。
2、松柔是关键
只有由内向外做到整体的放松,使周身关节张开,气血周流无滞,才能在丹田处集聚内气,以意引气,把内气运行到关节、肌肤,贯注四周,形成内劲,只有放松,才能产生内劲。
太极拳的内劲,是在肢体放松的状态下,通过松柔的螺旋形运动完成的,是极为轻柔。富有弹性,藏蕴于体内,含蓄而隐匿,不彰显外露的。松柔是锻炼内劲的关键。
3、协调连贯是保证
内劲的运转。在拳势的运行中应该无时不在,做到节节贯穿,势势相连,处处合住。这是内劲运转的保证。
节节贯穿,肢体的协调必须以腰为轴。上肢动作以腰带背,以肩带肘,以肘带手。下肢动作则以腰带胯。以胯带膝,以膝带足,只有肢体动作节节贯穿,才能使气血畅通,内劲顺达。
势势相连,前一个动作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豹开始,势问的衔接转换要有蓄发,要圆顺,连绵不断,形成势势相连。势间转换使内劲渐充,复归往来。
处处合住,每一个技术动作运转到位,都要形成定势,一势即成,是一身备五弓,五弓合一是外形沉稳,体内贯劲,静如山岳,动如江河,形成全身整体合劲的过程。
只有肢体动作协调连贯,才能使内劲随拳势的运转忽隐忽现,无时不在。
镇惊清热,涤痰消积。用于小儿急惊,手足抽搐,角弓反张,食积痞满,内热咳嗽等症。
健客价: ¥22温肾补脾,养血益精。用于脾肾虚损,腰膝酸痛,阳萎遗精,耳鸣目眩,精血亏耗,肌体瘦弱,食欲减退,牙根酸痛。
健客价: ¥78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和胃止呕。用于阳虚胃寒所致的胃痛。症见胃痛绵绵,畏寒喜暖,泛吐清水,神疲肢冷,慢性胃炎、胃及十二脂肠溃疡见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17补肾壮阳,益髓填精。用于肾精亏损,性欲减退,阳痿早泄,夜尿频多,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白发脱发等症。
健客价: ¥66补肾壮阳,益髓填精。用于肾精亏损,性欲减退,阳痿早泄,夜尿频多,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白发脱发等症。
健客价: ¥330补肾壮阳,养血,填精。用于肾阳虚损,阳萎早泄,性功能衰退。
健客价: ¥198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所致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乏力气短。
健客价: ¥8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健客价: ¥40适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如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等。
健客价: ¥9.5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咳嗽。
健客价: ¥14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用于火毒血热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9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骨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症见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健客价: ¥17.8适用于治疗全身强直阵孪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颞叶癫癎)、单纯部分性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癫癎持续状态。
健客价: ¥32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健客价: ¥28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13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健客价: ¥13.5温肾固精。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
健客价: ¥48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