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方剂 > 中成药坛 > 鸦胆子(苦参子)的功效与作用

鸦胆子(苦参子)的功效与作用

2016-07-11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鸦胆子各地别名:白骨苦楝、苦参子、鸭蛋子、鸦胆、鸭胆子、小苦楝、苦榛子。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种子入药。本品生于山坡、村边、路旁灌木丛或草丛中。秋季采果,根全年可采。

     鸦胆子为较常用中药。始载《本草纲目拾遗》。

  别名:苦参子、鸭蛋子。
 
  来源:为苦木科植物多年生灌木鸦胆子树的成熟果实。多野生。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此外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分布。
 
  性状鉴别:核果卵圆形,长6~8毫米,直径4~5毫米,外表面黄棕色或黑褐色,有隆起的网状皱纹,果实两侧有明显的棱脊。壳坚硬而脆,内含种子一枚,淡黄绿色或淡黄白色,富油脂。气微,味极苦。
 
  以果实成熟、饱满,粒均匀,子仁黄白色、油足者为佳。
 
  主要成分:鸦胆子苦素A、B、C、D、E、F及G。另含鸦胆子甙、鸦胆子油。
 
  功效与作用:1、抗阿米巴原虫:体外和体内(动物)实验,均证实有杀灭或抑制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有效成分分为其葡萄糖甙。
 
  2、抗疟:动物实验能抑制鸡疟原虫繁殖。
 
  3、对赘疣细胞有毒性作用,能使细胞破坏,细胞核固缩,最后细胞坏死脱落,故外用可治皮肤疣。
 
  4、抗病毒:对甲型流行感冒PR8有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用时捣碎。
 
  性味:苦寒。
 
  归经:入大肠经。
 
  功能:燥湿、杀虫。

  主治:痢疾、疟疾,外用捣敷治痔疮赘疣等症。
 
  临床应用:1、治疗阿米巴痢疾。对急性患者效果良好,优于白头翁,能使症状迅速消失,治愈率约80%。对慢性阿米巴痢疾和带阿米巴的病人,也有较好治疗效果。服鸦胆子兼服白头翁汤,或口服鸦胆子兼用鸦胆子仁的水浸液灌肠,效果更佳。
 
  2、曾试用于治疗疟疾,但疗效不高,现已少用。
 
  3、外用治鸡眼、皮肤寻常疣。用鸦胆子油或碎仁数粒捣烂后,涂敷于患处,可使赘疣脱下,如能先将皮肤患处稍擦损然后在敷药,效果更好。鸦胆子油能刺激正常皮肤引起皮炎,用时不要使油触及正常皮肤。
 
  使用注意:鸦胆子对肠胃有刺激,可引起呕吐、腹痛、轻泻或腹部坠胀等副反应,要装入胶囊服用,或用桂圆肉包裹服用,以减少刺激性。孕妇和幼儿不宜使用。
 
  用量:内服每次10~15粒(小儿每岁粒),一日三次。
 
  处方举例:鸦胆子仁15粒,用桂圆肉包裹(或装入胶囊,每囊5粒),饭后用沙塘水送服,每日三次,连用7~10天。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