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文化 > 古今名医 > 夏桂成:融通铸理论 调周破顽疾

夏桂成:融通铸理论 调周破顽疾

2015-09-15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夏桂成,1931年出生于江苏江阴。1949年拜江阴名医夏奕钧为师学习中医,1957~1958年在江苏省中医学校学习。1958年进入江苏省中医院工作。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2年获“白求恩奖章”,是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

  ·他创立完整的“中医女性生殖节律调节理论”,完善调治理念和方法,有效指导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治疗,在海内外广泛传播。

  ·他勤于临证,经其手治愈的不孕症患者数以万计,给无数家庭带来希望,被称为“送子观音”。

  ·他桃李芬芳,悉心育人,培养了一批人,带出了一个团队,其学术在许多医院得到应用,深深影响着后学。

  和蔼可亲、儒雅超然是江苏省中医院夏桂成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与夏老见面是在暮秋时节,那天,南京雨下得淅淅沥沥,他独自打伞来上班。一双黑色雨靴、灰色西裤,一头白发,慈眉善目,看上去相当清朗,白色衬衫里面还穿着一件双坎肩汗衫,这是一种貌似“守旧”却相当讲究的穿法。

  在这届国医大师中,夏桂成来自妇科领域,在患者眼中,他是妇科疑难杂症的克星,尤其擅治不孕症,获称“送子观音”“夏老神仙”。在行业中,他是一面旗帜,德能俱佳,获白求恩奖表彰,还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先进典型。

  师承入门径院校磨剑锋

  1931年,夏桂成出生在江苏江阴一户农家,他聪颖好学,但家境困顿,终至中途退学。由于体弱多病,父母对其从事农业不大放心,稍长经族人介绍得立于江阴名医夏奕钧门下,修学内科。

  地域性医学流派苏南朱氏伤寒派发端于江阴,以近代江阴名医朱莘农为代表,夏奕钧是其传人之一,后来夏奕钧也成为江苏省名老中医。彼时,夏奕钧已学验俱丰,擅治杂症,医名甚噪。

  夏桂成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视师如父,谨事慎行。从熟读经典开始,步入岐黄,在师父的指导下先《内经》后《神农本草经》《金匮》《伤寒》,鸡鸣灯影中苦读了一年,记性不错的他基本背会了四大经典。

  一年后他开始随师出诊。白天侍诊,晚上就住在老师家,整理病例、研读医经、学习古文。他认真学习老师的诊疗技术及方法,细心观察病例,将案例和医学著作详加对照,认真体会。夏奕钧每晚都研读经书,常常挑灯夜读,其博闻广志、勤奋不倦的治学态度深深影响着年轻的夏桂成。

  侍诊三年,为夏桂成打开一扇通往中医学殿堂的大门。1952年学成出师后的夏桂成在地方行医一年后,受邀到板桥联合诊所坐诊,不久便小有名气。

  1956年,夏桂成考上了成都中医学院。是去读书还是当医生?他面临着选择:不工作家里定会经济状况紧张;但没有中医理论的提高,哪有中医技术的提高?“当时对于六年的长学制有顾虑,师友也告诉我南京中医学院马上就要组建了。”他最终没有入川,那个时代交通并不发达,路途太过遥远。

  1957夏桂成考入江苏省中医学校,为该校第三期医科进修班学员。在校期间,他的中医理论基础得到夯实、强化。“如果说我取得了一点学术成果,也只能说是一点成果,与在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夏桂成谦虚地表示。

  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被认为是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摇篮,学校初期聘请时逸人、周筱斋、樊天徒等“中医八老”传道授业,许多后来有名望的名医都曾在此学习,首批进修班学员就有王玉川、王绵之、李济仁、颜正华等。

  忆及院校教育的岁月,夏桂成的语速有些加快。“交替教学法”中20多岁的他为各省名老中医讲伤寒,巡回医疗义诊中的有趣事,他用那带有苏南口音的普通话一一道来。

  在中医进修学校,夏桂成全身心投入学业,在这里他重温中医经典,掌握学术新知,眼界大开,受益颇丰,迅速成长。中医理论水平的提高为他日后的医、教、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结业时他被评为优秀生。

  1958年,夏桂成进入江苏省中医院工作,先后任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

  一心三指间精勤效傅翁

  夏桂成从事中医60余年,精研妇科50余载,对如何为医、为什么样的医,他曾题诗一首,用于自勉。诗曰:“不愿闻达于诸侯,一心只在三指间。修得岐黄有所成,愿效傅翁济坤人。”

  耄耋之年他仍坚守在临床一线为广大患者服务。目前依旧保持每周四次门诊,无论寒暑,他总是提前到达诊室或病区。他的医德医术被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患者期待着能够得到夏桂成的亲自治疗,“一号难求”被同行称为“夏桂成现象”。“患者还在等着我,明天还有门诊。”对于患者他有着一种使命感。

  夏桂成常说:“医家处方治病,决病家之生死,定病家之安危。为医难,而为病家信赖如斯者更难。”这切身体会来自于他的诊治经历。他曾诊治一患者,不到50岁,绝经3年,腹部肿大,在外院诊断为盆腔肿块,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患者因为感冒导致昏迷呓语,腹部更大,多家医院均告诉家属已经没有办法治好了,患者家属开始准备后事。恰巧患者有位亲友与夏桂成相熟,请他出诊,夏桂成谨察细思,据其脉象细数,重按有力,舌苔干燥根部焦黄,先予表里双解,热解后转用消食化积法再行调治,肿块消失。患者痊愈后家属登门跪谢。对此,夏桂成虽有成功之喜悦,更感到行医责任之重大。

  夏桂成常常告诫自己的学生:“为医者当为病家谋幸福,医生多一份责任,患者就多一分希望。”夏桂成出诊时,口干才抿口水,经常半天三口水,剩余的时间全部交给患者。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他常常特别照顾。

  有位患者远道来就医,钱没有带够,夏桂成知道后没有思索便拿出所带积蓄,为其买药。弟子怕他受骗,但夏桂成是这么想的:“我不帮他,我心里不安,他骗我,他心里不安,医者需要一颗仁心。”

  “中医学博大精深,非一门一派,一经一典所能涵盖。非勤读巧思用心于临床不可。”夏桂成把对医德的要求化作对医术的追求。在从医生涯中,他共记下了400万字的笔记。年轻时,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周末经常骑一辆自行车穿过南京的街巷,去江苏省图书馆、南京市图书馆翻阅古籍。现在,医院的图书室,医院旁的医学书店,同事们仍能经常看到夏桂成读书的身影。“只要不出诊,夏老至今仍坚持看书、学习、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他的学生胡荣魁说。

1 2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