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特色 > 气功太极 > 练孙式太极常见的六大错误

练孙式太极常见的六大错误

2015-06-26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太极拳已经成为了一种很时尚的养生运动。练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放松心情。孙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流派中,受到大家比较欢迎的一派,有很多人在练习。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孙式太极拳练习中常见的六大错误吧!

  孙式太极拳练习中常见的六大错误

  错误理解推手在太极拳修为中的作用和意义

  推手,是太极拳练习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基本功。只有练好太极拳推手,才能练好太极拳。

  推手的意义,是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这样一种形式,来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协调稳定的能力,使身体内外中和的程度得以深化。

  因此,推手不是要把别人推倒,扑人于丈外,而是要在推手中寻求体会如何使自己不失稳、不倒的道理和方法。

  随着大家修炼境界的提高,相对的应对能力就会得到改善,所以在练习的时候,强度也会相应加强。

  太极拳技击是一个由定步推手、动步推手、四隅推手、大捋再至技击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练推手就想着如何把别人放倒,就是极端错误的练法。

  这种练法也将造成使推手和盘架相脱节,使自己永远站在太极拳之门外。太极拳讲究力从人借。

  扑人丈外也好,数丈外也好,都不是发人者的主观意识,而是被放出者自己造成的结果。此点尤须习者深悟。

  对气的错误认识

  很多人练习太极拳的人都会问,你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会不会感觉到太极拳的气息。

  有,则洋洋自得,以为已进乎太极拳之三味。没有,则内心焦急,或于行拳中腹内鼓气,或口中嘘气,皆大谬也。

  真气,非我们日常所呼吸之气,乃是拳架盘走正确后,习者身体内外相合,由此在习者体内产生的一股能量流,给人的感觉与气相仿,故以"气"字表达之。心越静,则此气越为充盈。

  若有心御气,则气反奔腾,即紊乱也。故气感也罢,麻感也罢,胀感也罢,相吸之感也罢,皆属皮毛之相也,不可过分追求,应听之任之,以静心求中和为要。否则将本末倒置,甚至走火入魔。

  用"神"不当

  练太极拳贵在神聚,精神高度集中,不使之散乱。故神要内守,或食指梢,或身体其他某一处,总之,要与拳式之运作相合。

  常见初习太极拳者用"神"不当,或精神散乱,左顾右盼,或精神张扬宣泄于外,此皆谬也。精神散乱,必神气不能相合,内劲无望矣。

  精神外张,久则自靡,更无从得以内劲。故须精神内守,含而不露,养神于一。

  不明内劲

  何谓内劲?神气合一而已。随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神、气耦合愈为协同、有序,内劲渐纯。

  故内劲是习者身心有序协调达致中和时,机体产生的一种潜能。常见习拳者或从腹中求之,或从腰中求之,或从胸中求之,或哼或哈皆不得其所。

  内劲无声、无嗅,无形无迹,无一定之处所,惟有求中和以致神气合一,方可得之。鼓动小腹、抖动腰身、抡肩纵胯皆可谓之发力,然皆非内力也。

  或散或僵

  散、僵二者,为初习太极拳者之通病。散则周身不整,病根全在顶项未能竖起、腰胯未得下塌、肩胯之根未能抽住之故。

  头顶与尾椎骨之根未能互逆相撑,身躯自然不整。肩胯之根未能抽住,四肢与身躯必不能相合。故此为散之病源也。

  僵则转换不灵,病根全在足胯上。两足未分清虚实,必然移动不灵。两胯未能松开,必然上下难随、虚实难换。

  故此为僵之病源也。所以竖项塌腰抽住肩胯之根与足分虚实两胯松开为去此二病之良方。)

  不合于步

  孙式太极拳为活步太极拳,要求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故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尤其是跟步的时机要掌握得准确,确非易事。

  常见初习孙式太极拳者不是跟步跟得较迟,使跟步演成拉步,就是跟步跟得较急,于是身体有前仰后俯之势。要克服此种毛病,关键是要在跟步中求以中和。

  即当迈步后身体重心前移,将及而未及前脚之脚跟时,跟步,同时由腰胯牵带身体有向后移动之势,前脚回搓(回蹬),后足亦即落地,重心即落于后足上。

  此时身体由腰、胯处分为二节,前后互逆,故能动中有静,重心不失于中,所谓顺中用逆。退步时亦如此,全在足胯相合,虚实分清。故顺中用逆以求中和,为走架中身体与足相合之诀窍。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