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一位姓秦的举人得了一种怪病,鼻孔常年流鼻涕,闻不到香臭,鼻发出一种臭味,他越想越不是滋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他爬上当地的一座高山,准备寻短见。正巧被一位打柴的樵夫看到:“这么早就到山上来了?”秦举人随口说了一句“这是最后一趟了。”秦举人无奈,就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他了。樵夫劝他外出求医,或许会有希望的。
秦举人按樵夫的话,起程到外地求医治病。秦举人爬过高山,渡过江河,随走随打听治病良方。一天,他到了南方彝族人居住的地方。彝家医生说,这种病好治。于是到山上采回一种像毛笔头形状带茸毛的花苞,煎汤给他服了半个多月。结果鼻子不再流脓,头脑变得轻松,香臭味也闻到了。秦举人病愈后,对彝家医生感激不尽,还带回这种树的种子种在家院里,以纪念彝胞治病之情。至于此花叫什么名子,当时忘了问彝家医生了,觉得这是多亏樵夫当初指点,自己会意就叫“心意花”吧。天长日久,就成了后世的“辛夷花”了。
辛夷花又叫木笔花、迎春花、玉堂春,此花是入唐诗的:“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唐代钱起)。可收缩鼻黏膜血管,有通鼻、消炎之效,还有降血压和收缩子宫的作用,更是治鼻渊头痛之良药。
汉朝有一位名将,叫马武。
一年六月,天旱无雨,庄稼全死了。可巧,马武打了败仗,部队溃退到不见人烟的荒野。人和马饿死、渴死了许多。剩下的人马,也因为缺水,大多得了膀胱“湿热症”,一个个小肚子发胀,不光人尿血,就连马也尿血。
一天,马夫忽然发现有几匹马不尿血了,显得精神多了。马夫很奇怪:“它们这是吃了什么?”他围着马车转来转去,发现停放马车的前方地面上,长着一种猪耳形的野草,几天来,这几匹马一直在吃着这种东西。马夫心想:这种草也许能治“尿血症”。于是,他拔了许多猪耳草煎汤,一连吃了几天,小便果然正常了。
马夫急忙跑到将军帐内,把此事禀告马武。马武闻听大喜,传令全营拔草煎水,供人喝、给马饮。几天过后,全营人马的“尿血症”都治好了。
马武问马夫:“治病的猪耳草长在什么地方?”
马夫领将军走到帐外,指给他看:“马车前边的就是。”
马武哈哈大笑,说:“好个车前草。”
从这时起,“车前草”的名字就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