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文化 > 中医经典 > 解析!中医与兵法的微妙关系

解析!中医与兵法的微妙关系

2014-11-25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我国,很多的国粹,其中就包括中医和兵法。中医和兵法都是历经了历史的长河,经久不衰的宝贵文化,那么中医和兵法之间有关系么?中医和兵法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医、兵法可以说都是我国的国粹,中医是治病,兵法是作战,那么中医和兵法有联系么?当然有联系,下面专家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与兵法之前的奇妙的关系,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清代医家徐大椿的的《医学源流论·用药如用兵论》中明确指出:"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早在《黄帝内经·灵枢顺逆篇》中,就把兵法和中医中的针刺疗法联系在一起了。"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旗,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熵熵之热,无刺漉漉之汗。'"《黄帝内经》认为,刺法与兵法一样,也要因人制宜,对高热和出大汗的患者,应该慎用针刺法。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把疾病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六门,推崇汗、吐、下三法,主张祛邪务尽、攻邪从速的果断疗法,是攻邪论的一代宗师。所以明代医家吕复评价张子和时,以老将对敌喻之,说张子和熟用三法,医风老辣,药性猛峻,拯病体于濒危,救众生于险恶,服用他的药,有邪去正安起死回生之效。"张子和医如老将对敌,或陈兵背水,或济河焚舟,置之死地而后生,不善效之,非溃则北矣"。

  吕复是一个善于把兵法和医法"混"为一体的老手,他不但以之评论过张子和,还用兵法评论过汉代医家张仲景和宋代医家钱乙。他说张仲景"如汤武之师,无非王道,其攻守奇正,不以敌之大小,皆可制胜";他说钱乙"医如李靖用兵,度越纵舍,卒与法合"。

  以兵法相喻医法的,明清大有人在。如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就导演过"将相和":"治外感如将,治内感如相。"吴鞠通认为,外感传变迅速,稍有延误则循经入里,变症数起,险象环生。如果没有大将军的雷厉风行之速,择方用药稍为迟缓,就会贻误病机,造成大错。而内伤之疾,则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智圆行方,攻补不可太过,缓而图之,如宰相般沉稳,抽丝剥茧,把握生机。

  "邪固疾深,势如强寇,宜伐之不可缓也",这是明代医家张景岳的格言;"医者,意也。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贵于临机应变",这是明末清初医家喻昌的格言;"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这是清代医家尤在泾的格言。等等,等等,不胜枚举,数不胜数。这些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格言给了后世诸多启示,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里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还有最深刻的一些思想,兵法和中医都有其相似点。

  1、目的。医道与兵道,其实践目的都是:为实现主体系统的自稳(熵减)。

  中医学的实践目的是使人获得健康,健康就是人体系统保持自稳状态,或如中医经典说的"平衡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兵学的实践目的是使组织(国家)获得胜利,胜利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战而胜之,最好的是"全胜",然后才是"破胜"。

  想要获得健康的人或想要获得胜利的组织(部队、军队、国家),都是系统,健康和胜利都是使主体系统生存稳定有序(熵减),以实现个人或组织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组织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都是讲利益),是政治命题,所以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也才有"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这都说明了战争本身不是目的,获得利益,使组织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才是目的。

  2、原理。医道和兵道,都遵循阴阳自和原理--系统自稳取决于己系统(正气)与敌系统(邪气)的阴阳自和效应对比。

  中医学的原理,是要阐明:从疾病恢复到健康的影响、决定因素是什么?内在机制是什么?从宣元中医生命模型来看,人体生命分为形(阴)的层面和气(阳)的层面。一个人是疾病还是健康,取决于正(对人体生命有利的要素)与邪(对人体生命有害的要素)的行气(即阴阳)和合效应(系统整合突现效应)对比。

  兵学的原理,是要阐明:组织(国家)获得胜利的因素、内在机制是什么?什么有助于获得胜利?无数的兵家谋略经典都反复阐明了:强者胜、弱者败。只有强才能胜,这种强不等于实力,而是实力发挥到位变得强,才胜利。形即实力,势即实力的发挥运用。从阴阳角度看,形为阴,势为阳,形势即阴阳。也就是说,要获得胜利,根本上取决于敌我双方的形势的和合效应(系统整合突现效应)即阴阳自和。

  3、原则。医道和兵道的根本原则,首先是必求于本,即围绕本质原因或主要条件,换句话说要抓主要矛盾。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是中医学(治病)与兵学(治敌)的根本原则。

  中医学用"辨证论治必求于本"来体现这条原则。按宣元中医辨证模型,疾病的本质是正虚邪实,健康的本质是正强邪弱。因此首先要判断系统异常(生病)是因为正虚还是邪实?然后往下接着分析。由此宣元中医形成四级治则体系。

  兵法同样必须遵循用兵必求于本的原则。根据曾军庆的事理谋略学模型,胜负的本质是己强敌弱。因此用兵的首要原则是判断要获得胜利,让己强还是使敌弱?从而决定战略的重点。换句话说,战略的重点是先安内还是先攘外?先安内,就好比中医的先针对正气虚,先攘外,好比中医的先针对邪气实。然后再往下接着分析,由此形成用兵的四级原则体系。

  所以,中国医学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值得人们去认真的思考与研究。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