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近视了 到底坐前排好还是后排好?
坐在前排,对眼睛非常不利。你首先要明白,近视不断发生,发展的根源是长期看近。看近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近距离用眼,比如,看书,写作业,玩手机等;另一方面是指长时间待在近环境中。
孩子一旦出现视力下降或者眼睛不舒服的情况,许多家长都是想当然地认为是假性近视,忙着去买护眼产品或者找偏方治疗。专家表示,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确定是近视、远视还是散光,或者是其他眼病,好对症治疗。
眼近视的人发生老花后的表现与一般正常视力的人不同,因而所需要的眼镜度数也不一样。一般正常视力的人40岁以后开始老花,到45岁时一般老花100度-150度,50岁老花200度,60岁老花300度,70岁老花400度。
坐在前排,对眼睛非常不利。你首先要明白,近视不断发生,发展的根源是长期看近。看近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近距离用眼,比如,看书,写作业,玩手机等;另一方面是指长时间待在近环境中。
近视就是看远不清看近清。平行光线进入眼的屈光系统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而非视网膜上。近视分为轻度近视(0-300度)、中度近视(300-600度)、高度近视(600度以上)。
近视普查是在教育部等8部门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基本框架下,面向全国18岁及以下儿童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的近视检测、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1]。
假性近视,实质上并不是近视,可能是正视,也可能是轻度远视,但临床上表现得如近视那样。实质上这是一种调节功能痉挛的一种功能状态,当眼睛看近时,必须要调节才能看得清楚,看得愈近需要的调节也愈大。
在环境因素方面,大众最为熟悉的是“近业学说”。该学说认为,青少年近视眼是由于过多地读写等近距离作业而引起的一种后天获得性近视,或者说近视眼的发病与近距离作业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这一说法目前在学界也获得共识。
我们对眼前5米-6米以外的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眼睛不需要调节就可以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这时调节眼睛的神经和肌肉是舒张的。但如果要看清5米以内的物体,调节眼睛的肌肉必须不同程度地收缩。
寒假作业布置要科学、适量,不能随意增加作业量。多布置户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要给学生布置体育作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晴好天气保证每天 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