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疾病分类 > 肺大疱 > 发生脑梗死时,血压升高者颇多。血压明显增高者

发生脑梗死时,血压升高者颇多。血压明显增高者

2018-06-19 来源:心胸外科、重医儿院心胸外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有意识障碍者可用利舍平0.5mg肌注,但利舍平可诱发和加重卒中后抑郁状态.不宜长期应用;周围血管扩张药硝普钠,肼苯达嗪虽可增加脑血流,但影响自动调节机制并可增高颅压,均不宜应用。
适应证:卒中发病后6日内患者;有显着意识障碍及偏瘫;由于心源性栓塞引起主干动脉闭塞;溶栓疗法后症状无改善者;年龄70岁;无心、肾等脏器严重并发症者。目前对降温药物的选择、脑温下降的程度(一般以脑温降至33度为宜)和维持时间、复温后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尚待进一步研究。
 
稳定血压:发生脑梗死时,血压升高者颇多。血压明显增高者,往往梗死灶较大,且预后不良,因此应注意控制血压,使其维持在比患者病前或其相应年龄应有的稍高水平。除血压过高者外,一般急性期不用降压剂,以免血压过低,导致脑血流灌注量锐减,使梗死发展恶化。降压药物的选择:钙离子拮抗剂具有增加脑血流,且不影响自动调节的特点,可选择尼莫地平等口服或舌下含化;血管紧张素与转化酶抑制剂对脑血流无影响,使用较安全,但对高肾素血症性高血压可产生显着降压效应,并可损害肾功能,需注意,硫酸镁在降压同时,可增加脑血流,且可能有抗兴奋毒素作用,低浓度(2%)静脉滴注,降压温和较为安全。应避免使用神经节阻滞剂等急性降压药物;各种利尿降压药物可使血液浓缩和血流量下降,易诱发脑梗死,应尽量不用;有意识障碍者可用利舍平0.5mg肌注,但利舍平可诱发和加重卒中后抑郁状态.不宜长期应用;周围血管扩张药硝普钠,肼苯达嗪虽可增加脑血流,但影响自动调节机制并可增高颅压,均不宜应用。
 
呼吸管理:对昏迷患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舌根下坠,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Glasow评分<8分者,应行气管插管,但插管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插管患者应首先通过机械性过度换气,使动脉血氧(PaO2)保持在665~8kPa(90~11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PaO)维持在3-3~5.3kpa(25~40腿Hg)为宜。如患者昏迷超过14天,或有呼吸梗阻,插管超过3天;分泌物较多不能自主排以及严重假性延髓性麻痹者可行气管切开。
 
心脏并发症:一般统计,1CVD急性期并冠状动脉疾病者高达58%,24小时心电监护发现,脑卒中5天内ST段低约29%,室性心律失常约35%,此种变化数天内消失,少数数月才消失,可与营养心肌药物或对症处理。
 
血糖:临床ICVD急性期24小时内约有40%-50%血糖一过性升高,其中半数属非糖尿病性,可能是应激引起肾上腺素释放所致,大多于发病7天血糖降至病前水平。高血糖因可助长缺血区周围局部酸中毒,使原已耗竭的ATP更减少,进一步加重能量衰竭,又可促使Ca2+向细胞内流,引起脑细胞坏死,并可由于离子渗透性改变,使脑水肿进一步加重,必须加以处理.不论何种原因(应激性、糖尿病、或输葡萄糖液)引起的血糖增高,只要血糖值超过8.3mmol/L(150mg/dl),应使用适量胰岛素。急性期禁用高渗葡萄糖液,对使用葡萄糖液输注的患者,应检测血糖水平为妥。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脑卒中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脱水剂、利尿剂应用及丘脑下部受累等多种原因,易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失平衡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降颅压:脑血栓形成后,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可持续1~2周,脑水肿可加剧病灶区灌注不足而加重缺血缺氧,甚至导致脑组织移位而产生脑疝,因此及时减轻脑水肿,对改善脑缺氧与微循环裨益很大。降颅压可用脱水利尿剂和激素。常用20%甘露醇250ml静滴,每日2~4次。亦可用10%甘油200ml静滴,每日3~4次。激素以地塞米松为首选,可每日用10~30mg分次静滴(加入葡萄糖或甘露醇中),但应警惕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利尿剂常用速呋塞米40-60mg快速静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