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疾病分类 > 心脏搭桥 > 院士谈心丨追忆全国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院士谈心丨追忆全国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2018-02-02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上世纪50~60年代的时候,最常见的心脏疾病是有“穷人病”之称的风湿性心脏病,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当时,心脏内科医生就开始运用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一些心脏疾病,然后与心脏外科医生合作治疗疾病
目睹过战火纷飞的年代,经历过艰难的大学生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岁月匆匆,许多往事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可是陈灏珠院士为什么对1973年4月23日这一天记忆犹新呢?这一天对我国冠心病介入性诊断来说,有什么重大意义?本期“院士谈心”,我们将时钟拨回40多年,一起看看陈灏珠院士记忆深处的那些事儿。
 
50~60年代心脏内外科协同诊治疾病
 
上世纪50~60年代的时候,最常见的心脏疾病是有“穷人病”之称的风湿性心脏病,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当时,心脏内科医生就开始运用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一些心脏疾病,然后与心脏外科医生合作治疗疾病。比如说,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通过外科手术扩大狭窄的瓣口,改善心脏和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或者切除损坏严重的二尖瓣,以人工二尖瓣进行替换。几年追赶,让我们国家对于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水平与国际同步。
 
1973年开启我国冠心病介入性诊断先河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不仅意味着中美两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而且也促进国内外心脏内科医生的学术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现,来访学者经常提到一个名词,叫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那什么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呢?就是将一根导管放到冠状动脉里面去,注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解剖走行及病变部位。但心内科医生比较普遍的想法是,冠心病在我们国家并不多见,而且有创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不一定受病人欢迎。
 
随着国内外医学代表团交流的深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得到了上海市卫生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之后找到陈灏珠教授所在的中山医院领导,提出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经过1年多的努力,在病理科和放射科医生以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生的协作下,陈灏珠院士于1973年4月23日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此后该术式逐渐推广,促进了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发展,并开启了诊治冠心病的新纪元。
 
脉造影现已成为诊断冠心病“金标准”
 
回看当初,陈灏珠院士也无不感叹,当年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研究非常及时、正确。为什么这么说呢?尽管当年更多的是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较为少见,但是慢慢地我们发现冠心病越来越多,甚至呈现出如今“井喷式”的局面。今天,这种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内部病变情况的造影手术,已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