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疾病分类 > 胸腺瘤 > 胸腺瘤b2型?胸腺瘤切除术

胸腺瘤b2型?胸腺瘤切除术

2017-11-15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中国,胸腺瘤的年发病率约为0.15%-0.17%,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2%-1.5%,可能与EB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及遗传基因有关。
  1
 
  目的
 
  评价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患者行胸腺瘤扩大切除术后的疗效。
 
  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12月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收治的178例行胸腺瘤切除术的MG患者资料。患者术后接受单用环磷酰胺免疫治疗或联合放射治疗,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及2年MG严重程度评分,评价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疗效。进一步分析不同胸腺瘤病理分型、手术分期与疗效的相关性。
 
  3
 
  结果
 
  (1)178例伴发胸腺瘤MG患者中,男103例,女75例,年龄(43.7±12.5)岁,术后接受放疗+免疫治疗58例,单纯免疫治疗112例,5例未接受放疗或免疫治疗,3例未完成整个免疫治疗疗程。
 
  (2)接受胸腺瘤切除术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及2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2.8%(58/177)、59.8%(101/169)、69.7%(115/165)及81.5%(132/162)。且随着时间的延长,MG临床绝对评分逐步下降。
 
  (3)胸腺瘤切除术后2年时,按临床疗效分为有效病例及无效病例,有效病例与无效病例的各胸腺瘤病理分型构成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aoka分期Ⅰ期、Ⅱ期患者中有效病例的比例高于Ⅲ期、Ⅳ期(91.4%、89.8%比45.5%、28.6%,P均<0.001)。
 
  4
 
  结论
 
  伴胸腺瘤的MG患者行胸腺瘤扩大切除术后联合免疫治疗和/或放射治疗,随着时间延长MG症状临床缓解率逐步提高,术后2年有效率可达81.5%。临床疗效与胸腺瘤病理类型无关,但与Masaoka分期相关。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患者绝大多数存在胸腺异常,其中65%~70%伴有胸腺淋巴滤泡性增生,15%合并胸腺瘤[1]。相对而言,MG伴胸腺瘤患者病情重、进展快,短期内累及呼吸肌,肌无力危象发生率、病死率显著高于不伴胸腺瘤的患者,目前认为胸腺瘤是肌无力危象的独立危险因素[2]。我院近年收治3000余例MG患者,为其中178例伴发胸腺瘤患者行胸腺瘤扩大切除术,术后结合WHO胸腺瘤病理类型、Masaoka分期及肌无力症状严重程度确定术后治疗方案,包括免疫治疗与放射治疗[3],并随访患者术后2年内的疗效。本研究分析了不同胸腺瘤病理分型、手术分期与疗效的关系。
 
  流行病学
 
  在中国,胸腺瘤的年发病率约为0.15%-0.17%,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2%-1.5%,可能与EB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及遗传基因有关。
 
  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统计显示男女发病比例基本相当,高发年龄位于40-60岁,年龄越小,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在胸外科,胸腺瘤却是最为常见的前纵隔肿瘤,占47%-50%,在所有纵隔肿瘤中占20%,其中10%异位于颈部或中后纵隔。
 
  临床表现
 
  30%-50%胸腺瘤患者无不适,此类人群多在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时发现,大部分病人肿瘤属包膜完整、体积较小的Masaoka分期I-II期。当胸腺瘤增大时会对周围脏器产生压迫,患者产生胸痛、胸闷、咳嗽等症状。
 
  当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喉返神经、膈神经、食道、心包等重要结构时会出现颜面水肿、眼睑下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心包压塞等恶劣并发症。
 
  约30%胸腺瘤患者会出现副瘤综合征,其中重症肌无力(MG)最多见,报道显示10%-50%,且多见于B2型胸腺瘤,其余包括: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多肌炎、肾病综合征、Sjogren综合征等。
 
  胸腺是内分泌器官,也是淋巴器官,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参与自身免疫过程,可能是胸腺瘤并发副瘤综合征的原因,具体机制至今尚未能完全阐明。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