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疾病分类 > 乳糜胸 > 准确检查乳腺导管扩张症 诊治扩张症的方法有哪些

准确检查乳腺导管扩张症 诊治扩张症的方法有哪些

2017-03-07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乳头溢液可为本病的首发症状,液体多为血性,也可为浆液性或脓性,也是误诊的原因。早期常伴有腑下淋巴结肿大、质硬、有压痛,也给鉴别带来困难。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叫浆细胞性乳房炎,其基本病变是由于乳腺导管不畅,而引起导管扩张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一种良。此病多见于30—40岁的经产而非哺乳期的妇女,也偶见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

  有资料表明,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误诊率达75%。之所以易误诊,主要原因在于:

  该病发病大致可分三期:急性期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发红和硬结,可有乳头溢液,这时最易与急性乳腺炎混淆,有的被误诊为炎性乳癌;亚急性期乳房红肿消退,遗留下硬结或肿块;慢性期乳房内肿块可与表面皮肤粘连,肿块不痛,可出现乳头回缩,此型最易被误诊为乳癌。

  病程长短不一,从数日到数年,病程长者更易误诊。

  乳头溢液可为本病的首发症状,液体多为血性,也可为浆液性或脓性,也是误诊的原因。早期常伴有腑下淋巴结肿大、质硬、有压痛,也给鉴别带来困难。

  近年来用于乳房检查的红外线扫描、超声检查和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等检查,对乳房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帮助,不仅可以证实乳腺导管扩张,还能查出导管内有无其他占位病变。此外,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此病也有重要作用。包括乳头溢液的反复检查和细针抽吸肿块组织的细胞学检查,该症都查不到癌细胞,而是以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可与癌鉴别。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乳腺的良变,所以,一旦确诊,应当做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惟一有效方法,手术时只需将乳晕部扩张的导管肿块切除就可以,乳头和大部乳房可保留,不影响外形和美观。如果肿块较大,占整个乳房的一半以上,而且年龄在45岁以上,乳房较小者,在病人本人的同意下,也可做单纯乳房切除。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疾病预防的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中老年女性朋友来说,更需要特别关爱自己的乳房健康,远离乳房疾病。如果出现乳腺导管扩张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不可延误。

  注重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以免误诊

  乳腺导管扩张症与乳癌有些地方极相似,只有经冰冻病理切片才能作出正确诊断。但总的情况分析还是有不同之处,乳腺导管扩张症与乳癌相比发病年龄较轻,早期有红、肿、热、痛,乳癌好发部位是外上象限,而乳腺导管扩张症发生在乳晕深部,乳癌的桔皮样改变出现晚,乳腺导管扩张症早期出现皮肤粘连,桔皮样改变。

  明确诊治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方法

  细胞学检查乳腺导管扩张症可见浆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乳癌患者,尤其是有桔皮样变的患者85%可以找到癌细胞。另外要与乳腺结核相鉴别,两者均可形成肉芽肿性病变,但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肉芽肿界限不清楚,中心无干酪样坏死,而结核结节的中心伴有明显的干酪样坏死,其周围不见扩张的乳腺导管。

  1、本病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短。本组平均年龄37.59岁,以20~49岁多见,高峰年龄为30~39岁。乳癌则以40~60岁多见,一般病程较长。

  2、炎症型者以非哺乳期哺乳乳晕下或邻近乳晕的乳腺炎乳腺脓肿为特征,常伴乳房疼痛和乳头内陷。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或脓肿比较,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乳房疼痛较轻。切开引流术后有复发脓肿或形成乳瘘的倾向。脓培养有厌氧菌生长。乳腺癌皮肤红肿、疼痛及感染中毒症状不明显,抗生素治疗通常无效。

  推荐阅读:乳腺导管扩张的专业治疗地图

  3、溢液型者的溢液可以从清水样液,淡黄色浆液,浆液血性液至血性液变化,或呈间隙性溢液。乳管内乳头状瘤及乳癌都以血性液为主。乳腺导管造影,导管镜及溢液细菌学检查发现厌氧菌有助于诊断。

  4、混合型者除具溢液型的特征外,伴有的乳晕小包块质韧,结节状,界不清,多有压痛,挤压溢液后包块常不缩小,与管内乳头状瘤不同。

  5、包块型者以慢性炎症性改变为主,伴有与月经周期无关的乳房疼痛或包块的压痛,而病侧腋淋巴结增大并不常见。本组16例中3例有淋巴结,占18.70%。除外单纯乳头溢液的10粒,全组有包块的44例中有腋淋巴结8例,也仅占18.19%。此外,部分病例可有包块大小变化或早期的急性乳腺炎史。乳腺癌一般无包块疼痛及压痛,而常见病侧腋淋巴结增大。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