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题】慢病防控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虽然这位患者因为适应症不符而被“拒绝”,未能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进行治疗,但正是该院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对适应症的严格把控,以及对患者开诚布公的帮助,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感谢。
今天,几乎所有的医媒体都转发了一篇文章,那就是河南周口市太康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中秋节被逼抱死婴尸体游街示众。
这一成效来之不易。但成绩不是终点,一些地方涉医案件仍时有发生,给受害人和家庭造成了严重创伤,给医务人员执业信心造成了影响,给医院诊疗秩序造成了破坏,令人心痛!
在医患关系持续吃紧,“医闹”、“伤医”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各地的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简称“医调委”)应运而生,在调解医疗纠纷、缓和医患关系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在珠海工作的梅州青年方魏(化名),去年从广州一所大学毕业。刚工作一两个月的他,回家时总是一脸青灰,但自己跟家人并未在意,以为只是工作压力大,疲劳导致气色不好。
在郑州人民医院的爱心病房里,一个小女孩哭闹着不肯离开护士的怀抱,于是一名90后护士抱着孩子工作,孩子瞬间安静下来。这一幕被医院工作人员定格,并上传到了朋友圈,随后,各大网站、微博纷纷转载,引发众网友点赞。
据他的同事介绍,他今年刚刚结婚,妻子目前已经怀孕3个月。截止到目前,该名医生的死因尚不明确,不过据其同事透露,排除了原来可能的基础病外,可能是由于工作太累压力太大、生活作息不规律所致。
5月16日,记者致电顺义区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医务处主任王正海,询问院方是否收到司法鉴定书。王正海表示,医院未收到鉴定书,但对鉴定书的真实性不予怀疑,“将依法处理,等待法院的判决结果”。
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初步审查,报省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展胎儿性别鉴定和终止妊娠手术。
“国家的一类疫苗怎么会缺货呢?”昨天,郑州市民常丽(化名)说,前几天她带3个月大的孩子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脊灰疫苗”,但被告知没有糖丸了,可以自费打“灭活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