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肿瘤患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也在持续走高。
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相关报告显示,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多年来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形势不容乐观。
当下,仍处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时期,我们的生活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需要长期治疗的肿瘤患者。
疫情之下,肿瘤患者需要居家治疗,各种用药、治疗方面的问题也困扰着他们。
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家庭医生在线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红兵主任,对肿瘤患者疫情期间居家用药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指导及建议。
如何区分肿瘤治疗中的缓与急?
专家: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突发的疫情可能打乱了肿瘤患者的治疗计划,这时患者就要注意分清肿瘤治疗中的轻重缓急。
黄红兵主任建议,在疫情时期,肿瘤患者还是应放下焦虑,分清治疗中的“缓”与“急”。
疫情期间肿瘤患者治疗中的“缓”
首先在手术治疗方面,已经完成术前检查的择期手术患者,或是近期内影响不大的良性肿瘤患者和处于恶性肿瘤缓解期的患者,通常会建议适度暂缓手术治疗。
其次,对于需要化疗的患者,可对患者病情进行风险评估,视实际情况适度延长化疗时间间隔,或改为口服化疗药物治疗。
最后,针对肿瘤定期复查患者,建议在不影响疾病预后的情况下延缓复查,若必须复查,则尽量简化复查程序以及手段,减少在院时间。
疫情期间肿瘤患者治疗中的“急”
在疫情期间,肿瘤患者居家治疗时若出现急症的情况,需要立即就诊。
急症通常多见于晚期恶性肿瘤,根据原因可分为压迫性、出血性、代谢性和治疗后并发症等所引起的急症,如呼吸困难、顽固性头疼、腹痛、肾功能衰竭、感染、出血等诸多症状。
若出现这些症状时,则不应拖延,要及时送患者到医院就诊。
疫情期间居家治疗
应注意用药管理和不良反应管理
疫情期间居家治疗应注意用药管理和不良反应管理
“疫情期间针对肿瘤患者的专项研究表明,临床上癌症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更高、预后更差。因此,肿瘤患者更应提高警惕,做好防护措施以及居家用药管理。”
黄红兵主任表示,肿瘤患者居家治疗时,应注意用药管理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管理。
肿瘤患者居家用药管理
患者所使用的药物须是经正规医院的专业医师评估开具的药物,开药后,要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以及疗程服用,切勿自行购药服用,因为针对肿瘤的药物有相当部分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危险。
此外,患者应尽量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漏服和改变给药时间、剂量和给药方法等情况出现,可以标注在挂历和备忘录等明显的地方来提醒自己。
如果出现了漏服的情况,基于剂量毒性的因素,一般临床上是不主张追加服药的。
用药不良反应管理
部分肿瘤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用药的不良反应,应该如何应对呢?
黄红兵主任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
皮肤反应:一般轻度无需干预,严重的皮肤反应,则要尽量避免暴露在阳光下,穿上保护性的衣服和使用不含酒精的防晒霜来进行防护。
消化道反应:常见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或腹泻等,可以通过保持口腔卫生、控制食量等方法减少不良反应。
呼吸道反应:如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症状,在明确是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而非病毒感染导致的情况下,需要由主管医生决定是否需要停药和治疗。
肝肾毒性:主要表现为尿液或大便性状出现异常以及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皮肤或眼膜发黄等症状,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