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气虚体寒让很多人都深受其苦。补了很多,手脚依然冰冷,到底是哪里补错了?
补,就是加法?
“补”字,在中医理论中的解释并非是补药也非是补品,而是一种概念,就是“固摄”。固摄,就是将自身的精气神与气血能量固护、统摄、控制起来,保持动力,保存自身现有的能量和实力,防止其无故流失。
不要把健康交给补品!大家看看以前的皇帝、达官贵人,哪个不是天天人参、鹿茸、阿胶当饭吃,结果怎么样呢?还不如一个老百姓长寿!补养气血、固摄能量与保持动力不是说靠吃补药和补品能办得到的。
脾胃,才是根本!
人活着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依靠胃消化,然后经过脾来将全部精华上输给心肺等脏器。《黄帝内经》中称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意为:“脾需要了解四方的情况,知道各个脏腑对气血的需要来保障供应。”
所以脾是五腑六脏的后勤部长,胃是气血原料的制造者。可见,生成气血的材料是食物,而加工者则是脾胃。脾胃合起来就是气血的来源。
你,补对了吗?
前面说过补不是一直做加法,而是固摄。所以,你是不是补过头了?又或者你补的是你所需要的吗?
1.进补是为了补虚扶正。若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不当的进补均可引起不良反应。
2.进补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个方面。并需依照各人的体质和病症进行辨证辨体进补。虚则辅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
如壮实的人服了人参等性温的补气血药物,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饱胀、便秘、头晕、咽痛、牙龈虚浮出血。又如怕冷、大便溏薄的阳虚者服了生地、麦冬等补阴药食物,会更加怕冷、腹泻、腹痛等,这些都是因进补不当,损伤了胃气,违反了中医辨证说辨体施补的原则。
3.进补也忌单一!许多女生都会备红枣,但只吃红枣补血效果甚微!但如果木耳与红枣同食则会收获颇丰,所以均衡搭配很重要!
误,无肉不成补?
到了冬天,很多人就开始吃羊肉、牛肉、鸡汤。认为这样就是补,认为没有肉无法补。但你知道吗?肉食并非补气血的最佳选择!
1.气血是由“五谷”生化而来
气血一是先天之气,即是父母的遗传,二是后天之气,即脾胃运化的水谷之气和自然之精气。因此多吃五谷杂粮气血必定充沛。
2.造血原料
营养专家指出,补气血采用食养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如优质蛋白质、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元素都来自于纯天然的食物。
钴是构成维生素B12的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帮助血液中的红血球正常运作;锌则会直接影响成熟红血球的功能;铁质则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
方法,不止吃而已!
增补气血,除了饮食,还有很多方面需要齐头并进!
1.动形以达郁
平时可练习瑜伽、太极拳、保健气功等舒缓运动。另外,传统中医学认为“久视伤血”,所以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职业女性,应该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
2.通经络
经常做头部、手部、面部、脚部的按摩能消散瘀血,促进血液循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梳头!梳头不容小视,平时也可多按摩手脚。有条件的可常做刮痧、按摩、拔罐。
3.心态养生
因为人心情不好时气机就会郁结,气机郁结一切病症都会出现。
4.睡眠
气血与失眠的关系,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分析得很透彻:“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充足的高质量睡眠。
冬天,吃这些轻松补!
真的不用中药和补品,平常的杂粮、蔬果,就可轻松补气血。杂粮类的包括:小米、黑米、花生、红豆、黑芝麻等,可熬杂粮粥或打五谷精力汤;蔬果包括:龙眼、桑葚、南瓜、葡萄、胡萝卜等,连皮带籽效果更佳。
了解了这么多,反思一下自己的补气血历程都存在哪些误区呢?《黄帝内经》有云“五谷为养”,养的即是人体的气血,所以补气血的秘诀,简而言之就是:吃全!吃对!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
健客价: ¥6补气活血,益肝健肾,养心安神。治疗气血虚弱,肝肾不足所致的胸闷气短,畏寒肢冷,手足麻木,对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腰膝酸软也有一定疗效。
健客价: ¥675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健客价: ¥17.5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乏力,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便血、崩漏、带下诸症。
健客价: ¥26益气养血。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气短心悸、面色不华、体虚乏力。
健客价: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