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长了疙瘩,
广东人大多数喜欢自行煲凉茶“下火”。
但是,也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最后火没有“下”,
反倒是延误了病情,
真的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为,
这个疙瘩很有可能就是鼻咽癌发出的警报!
鼻咽癌
英文名字叫做cantonesecancer
翻译成中文就是广东癌!
这在现代医学史是第一个,目前也是唯一一个以地名命名的癌症!
有数据表明
全球每年鼻咽癌新发6.5万病例
但是超过四成都发生在中国
广东更是占据全国发病率的60%!!!
为什么鼻咽癌偏爱广东人?
它又是怎么引起的?
我们又应该怎么样去面对呢?
农历新年的前几天,一位中年男带着爱人,手里拉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进到医院。
“医生,我这几天忙办年货,上火了。”
中年男一进来就重重地落在椅子上,“脖子起了一个疙瘩,喝了凉茶也不见好。”男子一边说,一边用手摸着右侧颈上深部的肿块,一边拉着医生的手去触摸,生怕医生弄错了。
“45岁,颈部无痛性包块,广东鼻咽癌好发区患者……”这些信息提醒了医生。
“家里有人有过肿瘤病病史吗?”
“我爷爷十年前鼻咽癌离世。”中年男似乎意识到了一些紧张的气氛,“你不会怀疑我患上鼻咽癌吧!”
“排除诊断是很有必要的。”医生提出了医学专业建议。
“都说我是上火了的!”中年男似乎被激怒了,“还做什么鼻咽活检?简直是没事找事做!”
“你可以不接受医嘱,但是你必须在病历本上签字表示知情理解。”原则问题不容置疑。
“听医生的意见吧!”同行来的女人发话了。
3天后病理检查结果得以证实:未分化鳞状上皮癌。
鼻咽癌是生长在咽腔顶部和侧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表现多种多样,比如回吸血痰、耳鸣、头痛以及复视等等——
早期很难“露出马脚”,自己摸不着别人也看不见。
中晚期有淋巴结转移,很多患者都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之后,淋巴结肿大才前来就诊。这个时候已经属于中期病程了。
它虽不是什么高发癌症,但却又特别青睐广东人。在广东,每10万人就有11个鼻咽癌患者,鼻咽癌发病人数占全国的60%,世界医学界都叫它“广东癌”。
鼻咽癌的高发人群是40-50岁人群。但是近年来,它的魔爪伸向了更年轻的群体。
深圳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统计数据,2018年接诊了100多例鼻咽癌患者,平均每3天就确诊一例,最小的患者只有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