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肿瘤是人类健康的头号威胁,那么基于AI技术的肿瘤早筛则是人类披荆斩棘之后最有希望的一把“光明之剑”。
全文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如果本文对您有任何启发,欢迎点击文末评论。
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纲领性文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我国癌症五年生存率要提高15%。
决策背景是日益严峻的肿瘤防控现实。
随着环境问题突显、检测手段进步以及老龄化快速增长等多方因素,中国肿瘤发病患者数量及死亡例数已呈多年增长。2018年,中国的癌症新发患者数量已经达到350万,死亡人数达到200万,枯燥的数字背后,是350万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是数亿级家人与亲朋的暗夜忧愁。防癌、抗癌,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然而抗癌并不容易。
长期以来,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的短缺及分布不均,我国的肿瘤早筛工作尤其是大范围、普世性的肿瘤早筛长期以来发展较为缓慢。2017年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年会数据显示,我国仅有约8万名放射医师,每位放射医师平均需要为100余位患者提供影像判读服务,阅片2万余张,工作时间长达数10个小时,压力巨大,在承接现有诊疗需求已十分疲惫的情况下,开展肿瘤早筛力有不逮。
作为近年来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前沿科技,医疗AI技术在提升影像判读效率、精度,以AI工具赋能基层医疗等多个领域均表现出了强大的应用潜力,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将AI产品融入临床工作流,以“AI+医生”的方式,让诸如结节检出、糖网筛查等重复性工作更精准、更高效。
如何将医疗AI技术与肿瘤早筛工作进一步深入融合,让肿瘤筛查更高效、更精准?如何以“AI+医生”的方式,让肿瘤早筛更智能,医生更轻松?
死亡率下降27%早筛让这个国家摆脱肿瘤泥潭
2018年1月,由美国肿瘤学会主办的《临床医师癌症杂志》的报告显示:从1991年到2016年,美国癌症总死亡率下降了27%,与此同时,发病率总体上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仅有少部分癌种上升。
这一结果源自美国人坚持了40余年的肿瘤早筛策略。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诸多癌种在被纳入筛查项目后均收到显著效果,发病人数及死亡案例在到达顶点后逐年下滑,进入了令人欣喜的“双降”阶段。
而肿瘤早筛的价值在中国同样得到了证明。
“我院乳腺中心在2008年到2015年期间总共收治入院0期到III期的乳腺癌共有20085例,对于导管原位癌这类早期乳腺癌来说,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高达97.7%,对于II期和III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75%和6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尤超博士透露,“乳腺癌的早诊早治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导管原位癌,甚至可以通过手术达到治愈,无需放化疗。”
与此同时,早期乳腺癌的诊疗费用也远远低于晚期。
统计显示:早期导管原位癌诊断、手术、药物及后续随访费用普遍在10万元以下,且能够实现高质量的长期生存,几与常人无异;而一旦乳腺癌发展进入中晚期,不仅年均治疗费用达到5-15万元,需要面对靶向药物等大额支出,同时还不得不面临切乳及转移风险,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均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另一种近年来在中国迅猛增长的癌种,消化道肿瘤如果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其5年生存率也可以大大提升。相比晚期消化道肿瘤,早期消化道肿瘤经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约为90%以上。以胃癌为例,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在欧美国家可达70%以上,在日韩等国更是高达90%,而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则不足10%。
肿瘤早筛这些省份已经走在前列
意识到早筛的巨大价值之后,部分省份迅速开始了行动。
浙江省癌症中心办公室主任杜灵彬透露,自上世纪70年代,浙江省海宁开始开展结直肠癌的防治工作,2006年开始实施大规模的人群筛查工作,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2012年达到高峰,随后逐年下降。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海宁市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比最高峰已经下降了19.25%,死亡率下降了15.69%,实现了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双降”。
而在另一个国家医改重大专项项目中,浙江省癌症中心在浙江省选择了6个区县,自2006年开始开展农村上消化道癌症筛查,10年间累计筛查40-69岁本地居民共36244人,共检出早期消化道癌症患者373例,检出率达到了1.03%,早诊率达到了77.75%,已经接近日本水平,治疗率接近98%,据推测,该部分人群五年生存率远超80%。
事实上,肿瘤早筛的社会效益远不止于此。
专家表示,肿瘤对于社会资源的消耗是全方位的。一方面,肿瘤的诊疗及医保费用会直接拖垮家庭经济,造成家庭破产,使得医保压力逐年增大;另一方面,肿瘤的高发消耗了宝贵的医疗资源,摧毁了家庭劳动力基础,严重影响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在贫困地区更是成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因素。
点亮中国“防癌地图”点亮希望
2018年初,广州番禺,一项癌症筛查项目被启动。数万名高危肺癌人群中,1323名患者被筛出,经过低剂量螺旋CT筛查,10名肺癌患者被发现,其中9名是早期。经过治疗后,9名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都将大大延长。
这本是一次小范围内的肺癌普筛行动,但使其意义非凡的是加入的一种技术——AI。
“长期以来,胸部CT影像的阅片工作依赖于影像医师的肉眼阅片,但在大规模的肿瘤早筛行动中,影像医师将面临数以十万计的医学影像判读工作,超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高度复杂的肺部病变、严苛的病灶精度要求,令大规模肺癌早筛的难度大增,而AI早筛技术的应用使得大规模、大范围的肿瘤早筛成为了可能。”这项名为“AI防癌地图”行动的倡导者——依图医疗副总裁方骢博士如此表示。
而作为这次AI早筛技术落地的实践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兼番禺院区微创介入科主任张振峰教授表示,先进的医疗AI智能诊断系统的引入为大规模疾病早筛尤其是肿瘤早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极大提升了影像筛查的工作效率,减少误诊漏诊,降低了筛查成本,是放射医师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大规模的疾病早筛行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肿瘤筛查,同时也能够为搜集区域内肺癌影像学及生物学大数据,探索LDCT筛查肺结节的最佳管理策略,提升防癌控癌水平做出贡献。”张振峰教授透露,“在此次小范围城市人口的肺癌早筛行动中,女性肺癌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值得进一步验证与深思。”
作为医疗AI技术的日常使用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褚志刚表示,目前,AI产品正在日益成熟,以care.ai?胸部CT智能4D影像系统为例,该系统已经实现了对于结节、斑片、条索、囊状影等绝大部分胸部CT影像所见的检出以及征象描述,并可以实现自动历史影像的对比,通过病灶的精准匹配辅助医师进行良恶性鉴别,自动追踪历史数据,大大减少了人工误差。
对于AI早筛的价值,尤超博士同样表示了期待,在他看来,“随着近年来深度学习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涉足乳腺AI,目前在提升临床诊断效能上,既可以节省人力,也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若AI诊断效能达到初中级别医生阅片水平,还能够减少病灶的误诊漏诊。”
经济价值巨大一套AI或年节省数亿
造福临床医师与患者的同时,AI早筛所蕴含的巨大的经济价值也不可小觑。
仅依图医疗研发的一系列AI产品,如care.ai?胸部CT智能4D影像系统、care.ai?乳腺X线智能诊断系统为例,AI系统可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强大的影像诊断能力,同时提升诊断效率,大幅提升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和患者就医满意度。单套AI解决方案可为一个县市每年节省千万级别的胶片、设备、软件、人员培训费用,产生近亿元的经济效益。
节省医疗费用,创造效益的同时,AI早筛技术对于节省医保开支也大有裨益。
以肺癌为例,我国每年仅用于靶向药物支出就高达数十亿元,诊断费用、治疗费用更是难以计数。按照番禺区1323名高危人群9例早期的早筛结果推算,单次筛查行动即可为国家至少节省10-20万元的医保支出,同时还避免了家庭劳动力因病去世后民政部门大量的救济费用支出。
“我们期待将先进的AI肿瘤早筛技术应用到更为广阔的区域,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及各地政府的肿瘤早筛行动,推动中国肿瘤早筛进入‘AI+’时代。”方骢博士表示。
本品用于下列疾病的辅助治疗: 1.心血管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慢性心功能不全。 2.肝炎,如:病毒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 3.癌症的综合治疗:能减轻放疗、化疗等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
健客价: ¥23.5限于脊髓和大脑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肉痉挛。
健客价: ¥34.8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5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清热解毒,扶正祛邪。对肿瘤具有一定的缓解症状,缩小瘤体、抑制瘤体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
健客价: ¥17本品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应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主要用于: 1.厌食和其相关的疾病; -因代谢应激,如创伤或烧伤而引起的食欲不振 -神经性/精神性疾病或损伤 - 意识障碍 - 心/肺疾病的恶病质 - 癌性恶病质和肿瘤治疗的后期 - 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 2.机械性胃肠道功能紊乱; - 颌面部损
健客价: ¥64.2用于改善下列疾病的肌紧张状态:劲背肩臂的综合症,肩周炎,腰痛症;用于改善下列疾病所致的痉挛性麻痹:脑血管障碍,痉挛性脊髓麻痹,颈椎病,手术后遗症(包括脑,脊髓肿瘤),外伤后遗症(脊髓损伤,头部外伤),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婴儿大脑性轻瘫,脊髓小脑变性症,脊髓血管障碍,亚急性脊髓神经症(SMON)及其它脑脊髓疾病。
健客价: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