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行业动态 > 上海 一个医疗器械初创企业的创业之困

上海 一个医疗器械初创企业的创业之困

2019-04-22 来源:财新健康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初创企业是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活力所在,不少创新产品都源于高校实验室和科学家的个人发明。然而,如何将实验成果转化为产品并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其中还需要资金、法规、临床等多方面的支持。

早期成果孵化困难,走出实验室迈向产业化靠市场还是靠政府?

“我们的技术在两三年前就达到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向市场推广的程度了,但缺乏资金是我们遇到的一大瓶颈,所以只能继续在实验室进行技术开发和初步临床研究。”谈及医疗器械产品转化,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蓝宁对财新记者介绍。

蓝宁的团队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神经康复实验室开发一款康复治疗仪器,主要利用电刺激多通道肌肉的无创技术来治疗脑中风偏瘫。而在将产品从实验室推向市场的过程中,蓝宁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初创企业是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活力所在,不少创新产品都源于高校实验室和科学家的个人发明。然而,如何将实验成果转化为产品并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其中还需要资金、法规、临床等多方面的支持。

面对转化难题,蓝宁选择了市场支持。目前,蓝宁正在计划与外资医疗器械企业美敦力合办公司,依托后者的初创企业孵化平台获得资金、技术和资源支持。不过,对于形成一个长效的创新技术孵化机制,市场或许无法起到完整作用,在蓝宁看来,一个理性的政策机制仍然是最好的选择。

建立医疗器械成果转化机制,解决初创企业产业化困境,应该靠政府还是市场?

初创医械企业之困

蓝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研究功能性电刺激技术(functionalelectricalstimulation,FES),这种技术利用微弱电流刺激神经系统,可以重建机体活动功能。利用这种技术,蓝宁及其团队分别研发了可以在医院和家庭使用的电刺激康复系统,并为其产品申请了部分专利。

依照蓝宁的市场计划,上述产品分别适用于全国各级医院使用和家庭个人使用,适用于广泛的神经康复辅具类系列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不过,在将技术转移到产品化的过程中,蓝宁遇到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困境。

资金支持是第一重困境。蓝宁的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基金支持,不过,国家基金只针对实验室阶段和临床试验阶段的小规模研究,要使技术向临床进一步推广,在更广泛人群中试验其效果,则需更多市场资金支持。

市场还是政府?

为解决产品转化难题,蓝宁选择了与市场化机构的合作。他向财新记者介绍,目前正在计划与外资医疗器械企业美敦力合办公司,启动产业化第一步。

除美敦力外,西门子、鱼跃医疗等医疗器械企业也曾在中国成立孵化器和产业园。一家由医疗器械企业创办的孵化平台可以为部分初创企业提供专业资源与支持,不过,面对行业普遍存在的孵化难题,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稳定而长效的孵化机制,谁该是这一机制的建立者?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