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行业动态 > 国家卫健委拟发文 基因编辑和辅助生殖等临床研究将加强管理

国家卫健委拟发文 基因编辑和辅助生殖等临床研究将加强管理

2019-03-04 来源:医药云端工作室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生物医学新技术的监管主体是各级卫生主管部门,也就是各级的卫健委。在临床研究的具体管理上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其中高风险的生物医学新技术由国家卫健委管理,中低风险的新技术由省级卫健委管理。

2月27日,国家卫健委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就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3月27日。

1.1明确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使用由卫生主管部门分级监督管理

《征求意见稿》将生物医学新技术定义为:已完成临床前研究,拟作用于细胞、分子水平的,以对疾病作出判断或预防疾病、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恢复健康等为目的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

文件明确指出,其转化应用不仅包括直接作用与人体的临床试验,也包括作用于离体组织、器官、细胞后再植入或输入人体的,以及作用与人的生殖细胞、合子、胚胎后植入使其发育的。换而言之,基因编辑、辅助生殖等新兴技术的临床应用均属于监管范围。

生物医学新技术的监管主体是各级卫生主管部门,也就是各级的卫健委。在临床研究的具体管理上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其中高风险的生物医学新技术由国家卫健委管理,中低风险的新技术由省级卫健委管理。风险等级目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

《征求意见稿》列举了部分高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

(一)涉及遗传物质改变或调控遗传物质表达的,如基因转移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基因调控技术、干细胞技术、体细胞技术、线粒体置换技术等;

(二)涉及异种细胞、组织、器官的,包括使用异种生物材料的,或通过克隆技术在异种进行培养的;

(三)产生新的生物或生物制品应用于人体的,包括人工合成生物、基因工程修饰的菌群移植技术等;

(四)涉及辅助生殖技术的;

(五)技术风险高、难度大,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其他研究项目。

1.2三甲医院才能开展生物技术的临床研究

根据文件,开展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研究,需要和药物临床研究一样通过学术审查和伦理审查后方能进行,且开展机构必须是三级甲等医院或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在人体进行的操作也必须由医务人员完成。

《征求意见稿》明确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的责任主体为医疗机构,第一责任人是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临床研究项目负责人必须是具有高级职称的执业医师。

《征求意见稿》还详细列出了医疗机构向卫健委提交申请所需的材料,以及卫生主管部门学术审查和伦理审查的主要内容。

1.3未经许可开展研究将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文件,省级卫健委将建立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信用档案,违规的医疗机构和研究人员将被纳入黑名单。

针对现有规定处罚力度弱,无法形成威慑的问题,《征求意见稿》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医疗机构违规开展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未按规定开展研究、医师违反规定、其他医务人员违反规定、非医疗机构违规开展临床研究等情形明确了处罚措施,包括警告、限期改正、罚款、取消诊疗科目、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除或辞退,终生不得从事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等;情节严重的还将追究刑事责任。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