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付价推出有助于倒逼医疗机构更多采用中标药品,保证医院用量;卫健委首次就带量采购公开发声。
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明确表示将在试点城市探索医保支付标准与采购价协同,医保目录范围内药品以集中采购价格作为医保支付标准,医保基金对同一通用名药品按相同支付标准结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国家医保局此前推出“4+7”城市药品带量采购新政后,医院用量和回款保证始终引发业界担忧,配套文件迟迟未出台。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下称试点方案),明确表示将在试点城市探索医保支付标准与采购价协同,医保目录范围内药品以集中采购价格作为医保支付标准,医保基金对同一通用名药品按相同支付标准结算。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贺滨告诉财新记者,推行医保支付价有助于保证医院用量,稳定市场信心,带量采购短期来看药价降低和医生回扣收入减少一定会有效果,但长远来看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命令,仍需很多配套措施落地,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应同步跟进。
此外,17日当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吹风会,作为带量采购执行环节的关键一方卫健委首度发声,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表态将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指导和监督,督促公立医疗机构按约定采购量优先采购和使用中选药品。
此前有卫健委人士对财新记者称,带量采购长期可持续推行需要通过体制机制调整调动医院和医生积极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是重要一环。“不是说你硬逼着他,短期的、运动式的行政命令不行,这都是需要合理机制合理环境的。”
采购价作为医保支付标准
2018年12月,国家医保局主导的“4+7”城市带量采购新政正式开标,这一政策主要是针对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在北京、天津等4个直辖市和沈阳、大连等7个副省级城市(4+7)开展联合采购试点,参与药企在谈判中以低价换取试点城市公立医疗机构60%-70%份额。新政一经推出便引发市场动荡,且配套政策迟迟未推出,市场忧虑掌握用药权的医院和医生难以保证用量。
“相比于此前医保局推出的带量采购方案,此次国务院文件从内容上看是对用量保证的进一步强化,有新意的地方就是医保支付价的推出”,前述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贺滨说。
《试点方案》提出,带量采购药品在医保支付时,应以药品集中采购价作为医保支付标准,同一通用名下不论是原研药、参比制剂还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原则上医保基金应按相同支付标准结算。这一支付标准即为“医保支付价”。如果患者使用药品价格高于支付标准,超出部分由患者自付,如果使用价格低于支付标准的药品,按实际价格支付。据了解,医保支付价在此前国家医保局方案推出前就已讨论,但由于外企反对一度搁置,招标文件对此也并未明确,此次国务院文件中又重新提出。
“医保支付价在一定状态下是医保的核武器,启用前提必须是药品质量接近,国内医保支付价没有推开的原因是目前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品种数量太少。”一名长期研究医保的专家告诉财新记者.......
卫健委首次表态督促医疗机构保证用量
此轮带量采购新政在降低药价同时,也旨在通过药改促医改,继续向多年来未能解决的“以药养医”开刀,倒逼公立医院改革。但由于触碰了医院及医生等相关群体在原有省级招标制度下利益链条,改革能否推进结果难料,其关键即在于医院能否完成上报的采购量以及后续带量采购能否持续保证“量”的实现。
“关于量的保证,目前国家不断出台政策,要求医院要不折不扣使用国家谈判品种及其数量。现在要看医院是否严格执行,怎么执行?惩罚是否到位?这些考验管理层和医生”,前述接近首轮带量采购中标企业的人士说。
此前带量采购新政从酝酿之初到正式开标数月之久,作为医院主管部门的卫健委始终未就此事公开发声,其与新政主推部门国家医保局的关系也十分微妙。此前就有专家提出需要更高决策层面统一协调。
1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吹风会上,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代表部门首度发声。他在会上谈到......
带量采购动了医院的奶酪
这场由新医保局主导的“带量采购”给整个医疗行业带来的震荡才刚刚开始。药企恐慌、资本市场反弹只是第一步,更深层次的震荡将会在医院端显现。新政继续向多年来未能解决的“以药养医”开刀,而且直接切中招标采购这一核心环节,因此威力顷刻显出。但其能否挤压围绕药品产生的灰色利益空间、引导公立医院找到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解困中国患者用药贵等难题,结果难料。
12月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下称国家医保局)主导的“4+7”城市药品带量采购试点开标。首轮带量采购中,最终中选25个品种,平均降幅52%,最高达96%。面对如此高的降价幅度,市场反应强烈。开标不过两日,A股医药板块市值应声缩水2000多亿元。
据财新记者了解,高降幅之下,中标企业心态可谓五味杂陈。虽然有前所未见的采购数量承诺,但中标企业却仍然只能谨慎乐观,积极参与背后夹杂的更多是担忧和无奈。
“带量采购”洗牌药业
2018年12月第一周,A股医药板块飞来一只“黑天鹅”。国家医保局主导的11城市药品带量采购预中选结果于12月6日就传出市场,31个品种平均降价52%,最高降幅96%,远超市场普遍预期30%-40%降幅。医药股随之闪崩,连续三日市值蒸发两三千亿元,投资机构和散户争相出逃,业界大呼“惨烈”。
为确保中标药品顺利进入医院,保住“低价果实”,此次招标工作小组是前所未有的超豪华阵容——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和国家药监局共同组队,实现医保、医院、医药“三医联动”,无缝衔接药品的采购、使用、支付全流程,中标药品使用量将被严格监控,出现异常下降现象的医生将被约谈,医院医保额度将被降低。
对于药企而言,这是必须参加的“战争”。如果中标,意味着获得绝对的市场份额优势;如未中标,则意味着战略放弃这一品类。企业的销售模式必须随之改变,砍掉的销售成本就是最后的利润空间。
直击国家医保局带量采购药品大降价医药股大跌
国家医保局主导的“4+7”城市药品带量采购今日在上海开标。这起发生在招标采购领域的医药风暴先是在争议中落地,而后方案公布一延再延,甚至一度传出取消之声。12月6日,国家药品4+7招标采购在上海正式开标不久,市场反应迅速,医药股出现闪崩。
现场披露的31个药品预中标结果显示,浙江华海中选6个、浙江京新3个、石药集团3个、江苏豪森、成都倍特、扬子江药业各2个,剩余13家药企分别中选1个。目前仍处于预中选议价谈判环节。
财新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招标采购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进行。其中,6日上午8点半到10点为材料递交环节,10点半公布各个品种预中选企业名单和价格,下午2点开始,各个预中选企业将和医保办就价格进行再次谈判,并最终确认中选价格。
置物袋速变座面的最新款老人车,可根据需求调节手把高度。
健客价: ¥1390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湿疹、皮炎、痒疹、皮肤瘙痒症等。
健客价: ¥12.9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健客价: ¥380本品可作为标准药物左旋多巴/苄丝肼或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的辅助用药,用于治疗以上药物不能控制的帕金森病及剂末现象(症状波动)。
健客价: ¥228扶正固本,活血消症。适用于正气虚弱,瘀血阻滞,原发性肝癌不宜手术和化疗者辅助治疗用药,有改善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等症状的作用。在标准的化学药品抗癌治疗的基础上,可用于肺癌、胃肠癌、乳腺癌所致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脘腹疼痛或胀闷、纳谷少馨、大便干结或溏泄、或气促、咳嗽、多痰、面色晄白、胸胁不适等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健客价: ¥115降眼压药。醋甲唑胺适用于慢性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也适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术前治疗。
健客价: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