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学生入学难于户籍学生已不是新问题。但对于有机会在常住地入学的非户籍儿童而言,他们的医保问题还少有人关心
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人口流动常态化、就业模式等改变,农民不断进城,随迁子女数量也大幅度上升,成为流动儿童群体的主要构成。△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广东深圳龙岗区,外来人口集聚。在某民办小学的班级微信群里,一位学生家长看到班主任传来的统计表格:全班59人,只有31人符合该年度参加本地学生医保的条件。
流动儿童学生入学难于户籍学生已不是新问题。但对于有机会在常住地入学的非户籍儿童而言,他们的医保问题还少有人关心。上述情况见于一篇名为《18个城市流动儿童学生医政策体检报告:合格率不足50%》的报告(下称报告)。报告由“城市化观察网”发布,以非本市户籍的中小学生“零门槛”参加流入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下称居民医保)为参照标准,“体检”了18个东部城市的流动儿童医保政策,过半城市的“外来”中小学生,结论是普遍参保门槛较高,或无法参保。
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人口流动常态化、就业模式等改变,农民不断进城,随迁子女数量也大幅度上升,成为流动儿童群体的主要构成。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末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91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4亿人,相当于每5个人中就有1个是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越来越呈现出“携家带口”的家庭流动趋势。另据“城市化观察网”梳理教育部的官方数据统计发现,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的数量为1897.45万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为1406.63万人,近五年增加了129.47万人,增幅为10.14%。
如何保障基数庞大的流动儿童群体?长期以来,流动人口参保制度建设滞后,上千万流动儿童医保问题突出......
生育险征缴面有望扩大?合并医保试点后基金赤字缓解
生育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下称职工医保)合并有望在全国范围推开。据中国人大网12月23日消息,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试点情况的总结报告》,该报告指出,国家医保局近期会同有关方面对各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开展总结评估,认为试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适于全国推开。
2017年1月,国务院发文要求在邯郸、晋中、沈阳、郑州等12个城市开展生育保险和职工医保合并实施试点。具体操作方式上,将生育保险基金并入职工医保基金,统一征缴和管理,参加职工医保的在职职工同步参加生育保险。新的用人单位职工医保费率按照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之和计算,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但具体生育保险待遇并未改变。
根据报告内容,试点全面启动1年后,生育保险覆盖面有所提高。12个试点城市参保人数1510万人,比试点前增长12.6%,高于同期全国5.5%的增长水平。此外,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生育保险基金连续两年出现当期收不抵支情况。报告指出,12个试点城市两项保险合并实施带来共济效应,有效缓解了基金赤字问题。(参见“生育险合并即将试点二孩负担尚待观察”)
医保可持续有赖精算平衡
医保不可持续风险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和政府重视。2月20日,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文件,意在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发挥医疗保险基金控费作用。显然,无论“开源”抑或“节流”,医保均应坚持社会保障的一项基本原则:精算平?衡。
医保精算有两大要素:一是保险费和准备金的计算,这需要先进的精算技术和方法;二是医疗保险的风险控制,即赔付风险的预期、管理和控制问题。欲实现精算平衡,宏观上,须根据人口、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合理确定并及时调整社会保险政策、特别是待遇计发办法;微观上,须使参保者的缴费与收益密切挂钩,实现激励相容。此番三部委文件要求地方各级相关部门开展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长期精算,并于每年6月底前完成上年度精算报告。参考精算结果,及时完善本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确保基金精算平衡。这一方向无疑值得肯定。
为什么各省医保投入差异巨大?
近年来中央政府加大对医疗保险的投入,2010年已经有超过80%的中国居民被不同种类的医保政策覆盖——仅仅六年前,这个比例还只有34.4%。中国医保覆盖率在这些年间的增长速度无疑是惊人的。
然而,不同省份在医保供给上存在明显差异:有的覆盖更广,有的人均投入更多。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博士候选人黄娴认为,以覆盖率(coverage,即享有医保人口占一地总人口的比例)和投入率(generiosity,即人均医保支出)的全国排名作为衡量指标,医保供给在不同省份中大概可以分为四类。